logoPic
logoPic
精選推薦
影音節目
焦點議題
訂閱電子報

尋找零廢生活的 100 種可能——專訪 REnato Lab 創辦人王家祥

shareBtn喜歡
shareBtn分享
shareBtn收藏
articlePagePic
▲ REnato lab 近年從研發再生材料轉型為服務設計顧問,協助各行各業的企業主開發循環經濟的新商業模式。(圖片來源:rawpixel from Freerange Stock)
過去是環境政策研究學者的王家祥,多年來專注於協助政府制訂資源回收政策與法規,然而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還是得從消費者和企業端下手,尋找讓循環經濟落實在真實生活中的可持續解方。

 

 

你對循環經濟的想像是什麼?是做好資源回收?是用小麥、玉米做成的環保筷或稻草吸管?其實,除了廢棄物再生材料,循環經濟還有更多的可能。

 

新創圈知名團隊 REnato lab 聚集了材料科學、環境工程、設計及商業等跨領域的專家,以「萬物皆有第二次機會」為核心理念,2014 年成立至今陪跑多家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合作對象包括 Uber Eats、華碩、台達電、美科實業等大公司合作經驗。


▲ REnato lab 積極和企業及民眾對話,期待共創淨零碳排的各種可行方式。(圖片來源:REnato lab Facebook)


從政策到實踐:讓環保走出法規框架


「循環經濟是關於顛覆規則的遊戲,目標在於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益。」REnato lab 創辦人王家祥是環境工程學者出身,浸淫再生技術與環境政策研究領域 20 多年,協助政府制訂回收法規與制度,有感於法規某部分仍然是在「逼迫」企業短期合規,難以讓人發自內心持續行動,促使他離開體制創辦 REnato Lab,希望從企業與公眾的角度出發,尋找讓環保內化於日常的方式。

 

「上而下的管制,和企業自發性的行動,其實需要找到交會點。」王家祥回憶,在無數政策溝通會議裡,看見企業對環保政策的抗拒,大多源於成本負擔與制度不靈活,因此他起心動念,決定用市場語言重新詮釋環保——讓永續不只是責任,而是能創造利潤的新機會。

 

循環經濟是實踐淨零排放(Net Zero)的重要解方,根據溫室氣體協議(GHGP)的標準,企業推動淨零排放的過程被劃分成 3 個範疇,範疇一是「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如工廠煙囪、企業車輛、製程排放,範疇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則是企業所購買的能源,包括電力、瓦斯等。

 

近年台灣不少企業已走過範疇一、二的摸索,開始進入範疇三「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這部分平均佔企業總體排放的 75%,但牽涉到原物料採購、供應鏈管理、產品生命週期、能源使用效率等,複雜程度極高,而 REnato lab 的專業,正在於協助企業整合現有資源及流程,從源頭設計實踐循環經濟,有效減低範疇三碳排。


▲ REnato lab 運用再生材料設計出各式各樣的工業設計產品。(圖片來源:REnato lab Facebook)


循環經濟的進化:從再生材料研發到減碳顧問


王家祥分享,一開始 Renato Lab 夥伴專注於為廢棄物找出新用途,辦公室堆滿他從各處撿回來研究的「垃圾」,推出廢料家具等產品,但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這不是長久之計,「消費者可能不太願意使用含有再生材料的產品,這也是企業所擔心的。」

 

於是 2017 年王家祥將 Renato Lab 的方向轉為替企業的生產流程提供診斷服務,為企業量身設計減碳方案,「從前端的流程設計著手,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比事後回收更有效率。」

 

轉型為減碳顧問,王家祥也認為這樣的轉變正映照著台灣循環經濟的進程——從「回收再利用」走向「系統性思維與商業創新」。

 

王家祥舉例,Renato Lab 先前協助一家電子業客戶設計了「包材循環系統」,將拆封後的零件包材再利用於企業本身的供應鏈,加上優化運輸的管理和排程,一年能節省一千多萬的成本。


▲ REnato lab 為企業量身做「體檢」,評估合作夥伴的循環潛力。(圖片來源:REnato lab Facebook)


另一個案例是和 Uber Eats 合作推出「永續包裝指引」,引導合作店家選用易回收或對環境衝擊較小的食品包裝,對整體外送產業創造了更大的影響力。

 

談到和這些企業的合作過程,王家祥也直言,「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內部溝通。」他回憶,先前 Renato Lab 協助 Acer 制訂電池材料循環回收計畫,團隊發想到除了 Acer 既有的維修據點和燦坤 3C 經銷商,還能結合 7-Eleven 門市設置回收點,打造更密集的回收網絡;回收後的材料經處理再製,部分收益更捐贈給失親兒福利基金會。「透過跨界的溝通,最後讓這個方案能夠成功落地,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寶貴的經驗。」

 

王家祥也分析,其實台灣民眾的回收觀念領先國際,像是寶特瓶的回收率就高達 99%,但市場上卻很少看到相關材料的再生應用,顯示出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創新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許多標榜環保的商品在市場上流行,王家祥也提醒,「買很多環保商品,不一定是環保。」他笑說,自己家裡也曾因各種活動贈品堆滿環保杯,他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在購買前,先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減少消費並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對零廢生活就會有很大的貢獻。

 

【小檔案】王家祥
REnato lab 創辦人暨技術長,投身廢棄物與資源回收領域的技術及政策研究超過 20 年,2014 創辦 REnato lab,專注廢棄物材質的工業產品設計,2017 年轉型企業循環經濟顧問。


延伸閱讀

買環保杯是環保?還是不環保?減碳顧問:零廢生活就是你要習慣不方便!REnato lab執行長王家祥,助企業做循環經濟!【WellClub】


authorPic
賴亭宇資深記者/採訪編輯
追蹤人數 3
14 年文字工作生涯,曾任職財經媒體、教育與文化出版領域。喜歡觀察大家如何工作、學習、生活;覺得幫別人說出心中難以形諸文字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authorPicPc
賴亭宇
資深記者/採訪編輯
追蹤人數 3
留言0
你可能也想看
永續走入日常 消費改變世界!首場「好好小聚」:好好生活 也能救地球廢菱殼變生物炭!從寢具跨足電池材料 挑戰取代石墨烯?從山林到餐桌:台灣最在地、最嗆辣的辛香記憶-馬告
訂閱電子報
cookieImg
我們使用 Cookie
為了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
這些 cookie 用於記錄您的設置偏好、分析使用情況和個性化內容。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了解更多有關 cookie 的信息。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