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0年代,大家發現傳統的環境教育比較死板,學生只能被動聽課,所以希望能打破教育模式,讓學生主動學習,因此環境教育基金會( FEE ),就發展出生態學校的概念,從1994年開始,從丹麥、德國、希臘和英國這四個國家,率先啟動生態學校計畫,如今也成為地球最龐大的環境教育計畫系統,截至目前共有101個國家,5萬2千多所學校註冊,1370萬個學生共同參加。
環境教育基金會( FEE )發起生態學校概念,並授權給各國的會員組織來負責推動自己國家的 Eco-Schools 計畫,由於臺灣還不是 FEE 的會員國,因此是透過美國環保署、美國國家野生動物協會等單位合作,從2011年導入「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並在2014年正式推動,截至2025年,已經有超過700所學校註冊。
認證方式須由學生和老師組成行動團隊,遵循7大步驟,並從12項環境路徑,挑選其中幾項來執行,認證等級分為銅牌、銀牌及綠旗,如果拿到「綠旗」,就代表獲得最高等級的認證,拿到第四面綠旗的話,就是永久性的生態學校。
▲ 12項環境路徑中,包含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及永續食物等面向。(圖:翻攝新北市府環保局)
▲ 透過七大步驟,學校能組織學生、教師和社區共同參與生態行動。(圖:翻攝新北市府環保局)
臺灣第一所拿到永久綠旗的生態學校,是在臺南市的虎山實驗小學,也是全亞洲第一間。其實,虎山實小前身是在日治時期創立的糖廠小學,後來因為招生不足,還一度面臨廢校危機。但學校在2014年,加入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後,2016年改成實驗小學,也成功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虎山實小被譽為是「臺南最美平地森林小學」,校園周邊有兩百公頃的森林,也發展出一系列的森林課程,像是低年級學生做環境觀察,高年級同學則學習在地食材、綠色消費。虎山實小校長林勇成表示,把生態教育融入課程,除了老師的教學方式變活潑,也有利於採取分組合作、討論發表、創意展演、導覽解說等多元化評量方式,讓不同性格特質的孩子都能有所發揮。
▲ 透過種子闖關活動,讓學生認識校園植物。(圖:翻攝 虎山實小 臉書)
2025年上半年臺美生態學校揭曉,獲得最高榮譽的6所「綠旗」學校,分別是高雄市左營國小、桃園市新埔國小、桃園市美華國小、彰化縣芙朝國小、屏東縣餉潭國小、臺北市南門國中。
▲ 臺美生態學校今年上半年共有6所學校獲得綠旗認證。(製圖:吳宜臻)
▲ 南門國中學習將紙容器回收並做成藝術品。(圖:翻攝 臺北市教育局)
延伸閱讀:
臺灣生態教育跟上國際?你想不到的生態課已實施多年!全台700多所學校是生態學校!跟螃蟹一起上課?上課抓蝴蝶、做落葉堆肥?【Well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