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貓是天生的狩獵者,透過「咬、撲、抓」進行玩耍與狩獵,是DNA裡的天性,因此貓咬人不一定是真的為了攻擊你,可能是因為:
所以,我們要留意,貓咪遊戲性攻擊的行為會與狩獵前兆相似,在即將展開遊戲性攻擊前,可能出現以下情形:
▲ 台北木柵指南宮飼養許多浪貓,有些個性非常親人,堪稱廟方親善大使。圖為虎斑貓-大妞。(圖片來源:詹焯予)
面對貓咪突如其來的咬咬攻擊,不少飼主會驚慌失措地發出大叫,但這對貓咪而言,反而像是「變相鼓勵」貓咪持續進行攻擊的反饋,容易讓貓咪感到有趣,而讓牠們對這個活動樂此不疲。因此,當遇到貓咪攻擊,以下幾個行徑,恐怕大大增加貓咪的遊戲性攻擊風險。像是做出獵物反應(如尖叫、小跳步、逃跑)、用手腳跟貓咪玩、挑釁、戳貓或故意激怒貓,或是錯誤獎勵貓咪的遊戲性攻擊,例如:為了讓貓停止攻擊而拿出逗貓棒陪貓玩。
而網路上流傳許多改善貓咪咬人的「偏方」,像是當貓咪咬你、你就咬回去;或是把手塞進牠的嘴巴裡、戳貓咪的喉嚨,甚至在被咬的地方,塗上綠油精、辣椒等刺激物,這些行為對教養貓咪都是大大NG,不僅容易造成貓咪受傷,還可能讓貓咪感到恐懼,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人寵信任一夕之間全部瓦解,反而造成更多行為問題。
最後提醒大家,貓咪遊戲性攻擊行為追根究底還是遊戲量不足,建議飼主每天應該抽出15分鐘以上的時間陪貓咪玩耍,不僅增進你與貓的情感,也能消耗貓的精力,自然狩獵行為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