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Pic
logoPic
精選推薦
影音節目
焦點議題
訂閱電子報

吉卜力風AI生成圖襲來 版權爭議、真偽難辨 Uniqlo金獎設計師憂藝術價值將不再

shareBtn喜歡
shareBtn分享
shareBtn收藏
articlePagePic
▲ 吉卜力風格的AI生成圖在社群媒體瘋傳,一時間大家都在搶發。(圖片來源:OpenAI生成圖)
最近爆紅的社群話題,大概就是OpenAI推出將照片轉換為吉卜力風格的圖像生成工具,一時間大家紛紛上傳自己的吉卜力風格照,而且不只吉卜力手繪畫風,甚至也有人生成<辛普森家庭>、<美少女戰士>等不同風格的生成圖。不免讓人想到昔日宮崎駿曾說過:「AI創作是對生命的侮辱。」曾獲2024年Uniqlo的UTGP設計比賽評審金獎的設計師Sonya便覺得,目前這些手繪風生成圖,雖然有趣,就只能說是一張圖,不具意義,也像是一張沒有靈魂的作品,但未來如何發展還很難說。

擅長手繪風格的Sonya面對這樣的AI浪潮時坦言,這幾天看了不少手繪風生成圖,有些真的很有趣,譬如<辛普森家庭>的生成圖,一看就知道是模仿<辛普森家庭>的畫風,乍看趣味性十足,但也就只是看過、覺得好玩而已,對她而言,這些生成圖就只是一張圖,不具意義、也不具藝術價值,更沒有要特別強調的重點部分,可以說是一張沒有靈魂的作品。


▲ 曾獲2024年Uniqlo的UTGP設計比賽評審金獎的設計師Sonya指出,自己也會參考AI生成圖,但因為錯誤和真實性還是不夠,所以不能全用。尤其版權爭議,將來恐生更多事端。(照片拍攝:鍾至瑋)


AI生成圖不合乎人體工學 娛樂十足卻無重點凸顯


Sonya解釋,如果要繪製一幅作品,他會去構思圖畫中的人物角度、各有哪些表情,是否有誰特別需要強調什麼手勢或是動作之類,但AI生成圖,則是要下各種指令,而且得要愈詳細愈好,有任何一點疏漏的地方,整幅作品都可能變成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生成。正因為AI的理解力還不夠完備,所以她只會將AI生成圖當作參考。


誠如Sonya所言,OpenAI的生成圖,並非百分百正確,好比下指令請他將四人合照生成某種風格的圖片,可能會出現畫中人物的手勢,有不合乎人體工學等錯誤,或是將產品照與山茶花合成,只需要幾分鐘,就能生成市面常見的宣傳DM,行銷與廣告效果十足,但許多人卻忽略山茶花的大小、樣式,是否與原貌相符,這樣的傳播,恐怕會導致積非成是的結果。


▲ OpenAI能生成各種動漫風格圖,圖為辛普森家庭風,雖然趣味性十足,但也會出現違反人體工學的姿勢(紅箭頭處)。(圖片來源:OpenAI)


從事設計行業的JPY就表示,他自己也會使用freepik的AI生成圖當背景,目前大概精細度已有接近實拍圖八成的水準,如果不是因為場景太過不切實際,或是透過自己經驗判斷,真實世界的物品拍攝,不太可能有這樣超乎常理的視覺表現,譬如光影的投射,一般人幾乎很難分辨是實拍還是AI生成圖。


「AI生成圖不用30分鐘 比請一個設計師成本低太多」


因此,JPY也很擔心將來會被AI取代,畢竟很多時候,業主的需求都非常超乎常理,實拍的產品照未必能符合業者所想,但現在只要幾分鐘,再怎樣不合理的要求,都能呈現,「我覺得很多小公司可能不會再請設計了,行銷小編就可以了。老實說一張圖要我做,我可能要花個兩天,可是透過Open生成一張圖不用30分鐘,都比我一個人的成本低太多了。」


除了作品的真實性恐怕導致指鹿為馬的是非混淆,Sonya與JPY也擔憂,這類生成圖大量產製後,有可能會引發版權爭議,畢竟個人創作不會侷限在蠟筆小新、或吉卜力風,但如果創作者一開始的出發,就是要走吉卜力風,那恐怕就會有侵權的問題,尤其考量到商用的角度,這個問題就會顯得嚴重,只是目前這個東西出來就是玩票性質,大家還是以娛樂角度看待,未來發展便很難說。


▲ 只要將產品照丟給AI,接著下對指令,就能生成一張完美效果的產品宣傳照。就有設計師擔心,自己的工作恐怕會被小編取代。(圖片提供:設計師JPY)

 

不只圖片生成會有風險,現在也有許多人會利用OpenAI生成論文,目前是上班族的Ruby就表示,現在偶爾還是會協助以前學校的教授撰寫研究論文,曾經一個章節邊寫邊哭了一個星期,完成之後給老師看,老師看不到30分鐘就丟回來,並附上GPT生成的論文架構,「我看到又哭了兩天,想說為什麼自己花時間找文獻、整理資料,AI就這樣在幾分鐘內完成,那我還寫論文做什麼。」


中國傳裁95%客服 比爾蓋茲:傑出醫療恐成免費服務


OpenAI的精進,有好處也有壞處,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中國企業紛紛宣布接入應用AI,引發AI替代人工的職場恐慌,甚至有企業傳出裁掉95%的客服人員;專家指出,許多傳統工作將面臨失業,讓原本已嚴峻的大陸就業市場雪上加霜。無獨有偶,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表示,過去我們在許多領域當中依賴的「偉大醫生或老師」等人類專家,隨著AI的發展,傑出的醫療諮詢和教學,將在十年內成為免費、常見的服務,但人類在創造力方面,應有機會維持某種優勢。

 

所以善用AI,是有機會成為自己職場的優勢利器,但過度依賴AI,也可能讓自己成為被淘汰的下面一位,學習與AI共存,幾乎是當前所有職場人,不得不面對的艱難課題。

 

authorPic
詹焯予執行製作人
追蹤人數 4
曾是編輯、記者、醫療節目企劃,書寫市井小民的奮鬥歷程,也描繪創業者的成功之路,「說故事」是日常。希望這裡的內容,能讓您感到深刻而溫柔,還有一點不完美的自在。
authorPicPc
詹焯予
執行製作人
追蹤人數 4
留言0
你可能也想看
科技知識庫|【IT幫幫忙專文】數位轉型 v.s. 資安確保的基礎招式護眼專題系列3:電商平台搶推閱讀器!電子閱讀市場將成拯救出版界的仙丹靈藥?
訂閱電子報
cookieImg
我們使用 Cookie
為了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
這些 cookie 用於記錄您的設置偏好、分析使用情況和個性化內容。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了解更多有關 cookie 的信息。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