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時以魚燈吸引著鎖管的船隻。(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什麼基隆會成為鎖管的大本營?這與當地特殊的海洋環境密不可分。基隆外海洋流交會、水質富營養,是鎖管喜愛的棲息與洄游地點。至於那片燈海,其實是漁民的捕撈秘訣——利用燈光吸引鎖管靠近,再加以捕捉,形成基隆獨有的「夜釣鎖管」風景。
因此,每年六到九月的鎖管季節,漁民們就會在船隻上掛滿集魚燈,於夜深時進入海域,捕撈著趨光性的鎖管。趁著夏季鎖管洄游至基隆附近海域,地方捕撈鎖管的產量竟可高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地方政府推廣結合在地漁獲特產的觀光行程,每年七至九月時舉辦「基隆鎖管季」,期間可以體驗捕撈鎖管、欣賞基隆外海夜景、還能品嘗現撈的新鮮小卷,來趟難忘的海上初體驗。
身為頭足類的一員「鎖管」依照體型的大小,可分成小卷、中卷及透抽,但你是不是常常與章魚、魷魚、花枝(又稱烏賊)、與軟絲等水產搞錯?現在就教大家最基本的辨別方式。
區分方式:
1. 觸腕的數目:分出八隻腕的章魚及十隻腕(八隻腕加兩隻觸手)的其他頭足類。
2. 體內殼的不同:有白色硬殼的是花枝,若是體內有透明薄殼的,則是軟絲、鎖管及魷魚。
3. 有無透明眼膜:意思指眼睛無透明膜直接與海水接觸,像是魷魚就沒有透明眼膜,但軟絲、鎖管則有透明眼膜。
4. 鰭的形狀、大小差異:魷魚末端為三角形鰭,約為身長的三分之一,而鎖管的身體細長且鰭長占了身體的一半,軟絲體型呈現圓長型,鰭幾乎沿著身體生長,因此,是花枝還是軟絲、鎖管或是魷魚,都可利用鰭的長度來區分。
▲ 圖解頭足類水產。(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食農教育平台)
在市場挑選鎖管時,以眼睛清澈且輕壓鎖管身體時,肉質會回彈且帶點黏液,且用手觸摸會出現一點一點的星狀紅點,代表這是新鮮的鎖管,若表皮破損或是輕壓內殼已斷掉或損傷,則代表鎖管的新鮮度不佳。
至於食用上,除了以汆燙食用原汁原味的鎖管外,還能佐以九層塔搭配三杯的料理方式,也是品嘗鎖管的最佳方式之一。
【三人份食材】
透抽半斤、辣椒片20克、九層塔適量、芹菜段20克、薑片30克
【調味料】
一茶匙冰糖、兩湯匙醬油、兩湯匙香油、兩湯匙麻油、米酒些許
【前處理】
透抽去除內臟後切段
【料理方式】
1. 先將水煮滾後,關火川燙透抽30秒即可起鍋備用。
2. 使用平底鍋加入香油及麻油,以中火煸薑片至顏色呈現金黃色後,加入辣椒、冰糖及醬油調味。
3. 待鍋底醬色呈現後加入透抽拌炒,以中火快炒至透抽上色後,淋上香油、加入九層塔、芹菜段與少許米酒,收汁後料理即完成。
▲ 三杯塔香透抽。(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