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Pic
logoPic
精選推薦
影音節目
焦點議題
訂閱電子報

鋰電池退役潮近萬噸 MIT廢電池煉金術進軍印尼 下一步美國

shareBtn喜歡
shareBtn分享
shareBtn收藏
articlePagePic
▲ 生活中多數裝置仰賴鋰電池,台灣2030年鋰電池回收量將超過9千公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全球推動綠色能源政策之下,得電池者得天下,舉凡日常生活中手機、平板到穿戴式裝置,以及電動車都必須仰賴鋰電池,但環境部預估,未來2、3年將迎來鋰電池退役潮,台灣2030年鋰電池回收量將超過9千公噸,有台廠就瞄準商機,將廢鋰電池回收再生成碳酸鋰,而這些高純度的碳酸鋰還能重新製作成鋰電池,達到真正的循環經濟,台灣技術也將前進印尼、美國,與知名大廠特斯拉、寧德時代合作。

當世界各國紛紛喊出禁售燃油車,電動車勢必成為未來必需品,從最新一季純電動汽車(EV)市場排名來看,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國特斯拉與排名第二的中國比亞迪(BYD)展開激烈競爭,特斯拉發佈第三季全球銷量46.289萬輛,增長6%,這是三個季度以來首次增長,中國比亞迪同期的銷量44.3426萬輛,趁勝追擊。特別的是特斯拉第三季財報儘管創下佳績,但銷售額已經被中國的比亞迪首度超車,當電動車時代來臨,未來十年車用電池爆炸性的成長,問題是倡議環保的同時,這些廢電池該何去何從?台灣對鋰電池的回收處置,又跟上國際腳步了嗎?


▲ 生活中多數裝置仰賴鋰電池,台灣2030年鋰電池回收量將超過9千公噸。(圖片來源: Freepik)


根據台灣政府預估到2031年,台灣廢鋰電池數量將突破1萬公噸,是2023年的11倍;資源循環署統計,2019年,全國廢電池回收量為3700多公噸,其中253公噸約6.8%為廢鋰電池,2023年,廢乾電池回收量提升至4100多公噸,但發現其中有超過900公噸是廢二次鋰電池,占比達到21.7%。目前在台灣已有技術團隊可從黑粉提煉出貴金屬再利用價值,找到回收再利用新商機。


▲ 根據台灣政府預估2030年將超過9000噸,2031年,台灣廢鋰電池數量將突破1萬公噸。(圖片來源:Well-Media胡惠恬繪製)


▲ 在台灣優勝新能源許景翔的技術團隊可從黑粉提煉出貴金屬再利用價值,找到回收再利用新商機。(圖片來源:Well-Media胡惠恬繪製)


回收後的鋰電池經過拆解放電之後會變成黑粉,以往都是送到國外回收,現在台灣也有自己的回收廠,優勝新能源總經理張永撙表示,透過專利藥劑將黑粉當中有價金屬做一個萃取提出,經過兩三個小時固液分離,再過濾高濃度的鋰液與沉降物並透過還原、純化,取得碳酸鋰固體並經過烘乾後能變成純度99.9%的碳酸鋰。外觀有如純淨白雪的碳酸鋰就是製成鋰電池關鍵原料。


優勝新能源董事長許景翔說,高純度的碳酸鋰才能回用到未來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這個才能實現真正的循環經濟,如果碳酸鋰的純度不高的話,你在充放電可能500次到2,000次甚至更多,你會發現電池會膨脹,電池的安全性或壽命就會不夠。



隨著電動車及儲能產業發展,未來將面臨大規模鋰電池退役,將電池點池成金成產業界最大課題。鋰電池的循環經濟迎來再生商機,目前台大博士許景翔帶領的團隊先以桃園蘆竹廠打頭陣,預估年底投產可處理約150噸黑粉,接下來 也將插旗中科,規模共2.78公頃產能可望是蘆竹廠的3倍,預計最快2027年運作,攜手盟友組隊前進海外。


▲ 瞄準印尼巴淡島設廠預計明年第一季試產,未來一年可處理破萬噸鋰電池,並和中國大陸電池製造大廠寧德時代合作,之後還有望進軍美國。(圖片來源:Well-Media胡惠恬繪製)


撼訊科技總經理陳劍威表示,受到中國電動車以印尼最為重點的電池場地帶動,台灣的電池循環經濟很適合在印尼設廠。透過台灣環保技術提供印尼電池的供應商,讓台灣技術拓展出去。許景翔說,瞄準印尼巴淡島設廠預計明年第一季試產,未來一年可處理破萬噸鋰電池,並和中國大陸電池製造大廠寧德時代合作,之後還有望進軍美國,幫助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解決電池回收。


鋰電池應用商機無限,但背後所衍生的電子垃圾,也成企業最棘手的考驗實現 綠色轉型刻不容緩,循環經濟從政府、企業端都得攜手與時俱進,跟上國際趨勢。


鋰電池小知識:
「鋰」作為鋰電池中最主要的材料,全世界的鋰主要來自於智利、澳洲、阿根廷、中國等國家。鋰礦開採後,還要經過提煉加工,其純度才能符合鋰電池的要求。鋰電池又以正極材料的不同,主要分成三種鋰電池:鈷酸鋰(LCO)、磷酸鐵鋰(LFP)與三元材料(NMC)。

 

文/ 許雅筑、黃琡雯

authorPic
許雅筑記者
追蹤人數 3
曾是生活、財經記者,在資訊超載時代,期許自己能將第一線採訪故事,透過文字傳遞,留下一絲餘溫。
authorPicPc
許雅筑
記者
追蹤人數 3
留言0
你可能也想看
耶穌遇見土地公 黃歆淳手作溫度紅到國外 插旗新加坡 看見臺灣絞胎陶藝【在地方種下未來3】2025年IG最夯台南景點 新化創生廊帶到左鎮 從土地走出的價值 【在地方種下未來2】從莿桐到基隆:他們用在地實踐打造「走得下去」的地方創生經濟
訂閱電子報
cookieImg
我們使用 Cookie
為了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
這些 cookie 用於記錄您的設置偏好、分析使用情況和個性化內容。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了解更多有關 cookie 的信息。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