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GO!」學生將自製的ROV水下機器人丟進漁港,準備觀測水底世界,但才下水沒多久,機器人就被不明東西纏住無法前進,「港內垃圾比較多,容易干擾機器人的螺旋槳」,港西國小老師許畯傑解釋道,接著,他便趴在港邊奮力拉起機器人,連帶絆住機器人的元兇廢棄漁網也一併打撈上岸,許畯傑順勢向學生機會教育,「海廢中,除了民生保麗龍外,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廢棄漁網」,帶著學生反思海洋垃圾。
▲ 老師帶領學生測試水下機器人。(照片拍攝:戴義霖)
近年來,港西國小積極發展海洋教育,並結合創客(Maker,也稱為「自造者」)課程,讓學生學習自己動手做,這學期孩子們除了製作ROV水下機器人外,還做了海上吸塵器,用來吸走海面垃圾,也獲得113年度基優盃銀獎殊榮,校長羅健霖表示,透過創客課程,刺激孩子對科學實驗的興趣,以及學習和同儕分工合作外,更重要的是要連結海洋教育。港西國小學生陳昕卉說,創客課程中,最困難的是要測試機器浮力及計算誤差值,雖然並不容易,但比起在教室單純聽課,更喜歡和同學一起動手做,而且看到海上機器人能夠清走水面垃圾,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 創客教育鼓勵學生用創意動手做。(照片拍攝:戴義霖)
基隆港作為臺灣國際商港之一,負責北臺灣首要的海運樞紐,豐富漁獲,周邊也形成北部最大的崁仔頂漁市,作為基隆港旁的港西國小,60年代學生數更創下顛峰有36個班,但隨著基隆港港務吞貨量萎縮,使得原有學區內的人口嚴重外移,加上敵不過市區明星學校的競爭下,招生率大幅下滑。校長羅健霖表示,近十年來從全校100多名學生,降到僅剩60位,但少子化危機,卻也是發展特色課程的轉機,小班制形式比較有利於創客教育的進行,期盼透過特色課程走出港西國小新的道路。
▲ 學生動手做水下機器人。(照片拍攝:戴義霖)
除了創客課程,校方不定時還會舉辦校外教學,像是趁著夏天會帶學生到鼻頭角的龍洞灣浮潛,原本同學們都很期待能看到繽紛的海底珊瑚礁、熱帶魚,沒想到下水後只見到一片光凸凸海床,港西國小主任楊智仲表示,過去龍洞灣海底生態相當豐富,但受到溫室效應影響,沿岸30公尺內,幾乎看不到珊瑚礁。雖然很遺憾沒能看到珊瑚礁美景,但也透過實地查訪,讓學生看見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進而激發他們對環保議題的重視與行動力。
生態學校系列完整報導已上線,歡迎點擊觀看
https://wellmedia.pse.is/Ecoschool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