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代末起,「綠色飯店(Green Hotel)」一詞隨著國際環保運動與綠建築概念興起而逐漸被採用,主要是指在建築與營運上具備節能、節水、資源循環等環保措施的旅宿業者。美國綠建築委員會(USGBC)自2000年推出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系統,成為全球飯店評估綠色實踐的標準之一。
▲ 這是位於峇里島烏布的森林中的飯店,建造於熱帶叢林與棕櫚樹環繞的環境。畫面中可見茅草屋頂的別墅與泳池,展現自然與奢華完美融合的景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 Green Lodging News 報導,截至2024年,全球共有超過111,000棟建築獲得LEED認證,但其中取得認證的飯店不到1,000家,佔比不足1%,顯示飯店業在建築層級的環保轉型仍有發展空間。
相較於僅聚焦節能與環保設備的「綠色飯店」,「永續飯店(Sustainable Hotel)」一詞在2015年聯合國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逐漸普及,強調企業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治理(Governance)三方面的綜合實踐。
在可持續旅宿聯盟(Sustainable Hospitality Alliance)報告中顯示,全球旅宿業佔整體溫室氣體排放約1%,若要達成《巴黎氣候協定》所訂定的1.5°C升溫限制,飯店業每間客房需在2030年前減少66%碳排放,並在2050年前減排90%。然而許多業者至今仍將碳足跡侷限於營運端,忽視建築設計與拆除等「隱性排放」,而這些階段可能貢獻高達70%碳足跡。儘管全球已有知名品牌如Six Senses、1 Hotels投入永續旅宿行列,但轉型速度仍趕不上氣候變遷節奏。
但即使如此,朝向永續飯店的路,幾乎是現在所有飯店的轉型目標。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三間永續飯店的案例吧!
▲ 峇里島的 Ulaman Eco Luxury Resort的建築主要採用當地取得的竹子、天然石材和回收木材等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還能有效降低碳足跡。(圖片來源:翻攝Ulaman Eco Luxury Resort官網)
峇里島的 Ulaman Eco Luxury Resort 是一座結合永續建築與自然美學的度假村,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並致力於實現自給自足的永續生活方式。Ulaman的建築主要採用當地取得的竹子、天然石材和回收木材等材料,這些天然建材不僅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還能有效降低碳足跡,實現終極零碳建築。此外,度假村也運用了由回收材料製成的結構絕熱複合板(SIP Panels),這類建材兼具輕量、堅固與高隔熱性能,提升建築能效,進一步強化永續性表現。
度假村本身的電力,則是來自於附近的瀑布所驅動的水力發電系統,以及停車場上方的太陽能板,實現了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Ulaman 採取無塑政策,設有有機花園和果樹,並實施堆肥、自然害蟲控制和化學品零使用等措施,展現了對環境的承諾。
▲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 Populus 飯店,是美國第一間「碳正」飯店,透過不規則窗型設計,有效調節陽光與熱能,達成節能效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我們談論綠色旅宿或淨零排放時,最常聽見的詞彙是「碳中和」,也就是企業透過植樹、購買碳權等方式,抵銷掉自己產生的碳排放。但在永續發展日益深化的今天,一種更積極的做法正在國際間逐漸興起──「碳正」(Carbon Positive)。所謂碳正,意指一個企業或建築物在其全生命週期內,不僅完全抵銷自身的碳排放量,還主動吸收更多二氧化碳。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負碳排放」,更是一種品牌價值與社會責任的體現。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 Populus 飯店,便是美國第一間「碳正」飯店,Populus 的外牆靈感源自白楊樹幹上的「眼睛」紋路,透過不規則窗型設計,有效調節陽光與熱能,達成節能效果。建築採用低碳混凝土 ECOPact 與回收建材興建,顯著降低施工期間的碳足跡。根據開發商 Urban Villages 表示,Populus 不僅於營運期間實現碳中和,並透過大量植樹與碳權抵換,實現整體碳正目標,成為全美首見。
在營運層面,Populus 採用100%可再生能源,廚餘則經由 BioGreen360 系統轉化為堆肥供本地農場使用,實踐零廢棄管理。此外,飯店也推動「一泊一樹」計劃,每位住客每住宿一晚,便在科羅拉多山區種下一棵樹,進一步支持生態復育與碳吸存。
不僅如此,Populus 亦積極回應社會與文化面向的永續發展。飯店內外設置在地藝術作品,並設計綠化屋頂與街景空間,打造可供鳥類與昆蟲棲息的都市棲地,兼顧城市生物多樣性與美學。
根據美國《Time》雜誌日前公布的「2025年世界最佳景點」名單,Populus 飯店名列其中,成為少數以永續建築入選的案例之一。該飯店的落成,不僅彰顯綠色建築在旅宿業的可行性,更為全球都市型旅館的未來提供清晰範本。
▲ 新加坡市中心的 Oasia Hotel Downtown建築,以獨特覆蓋著 21 種攀緣植物綠化外牆和開放式設計,有助降低建築表面溫度,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加坡市中心的 Oasia Hotel Downtown是一座融合自然與建築的永續地標,這座高達 27 層的建築,以其獨特的覆蓋著 21 種攀緣植物綠化外牆和開放式設計,重新定義了熱帶都市中的高樓建築。
Oasia Hotel Downtown 外牆的植物,依據陽光照射、風力和生長速度等因素,巧妙地分布在建築的不同高度。這種設計不僅美觀,還有助於降低建築表面的溫度,減少都市熱島效應。此外,建築的綠化覆蓋率達到 1100%,相當於原始地面綠地的 10 倍,為城市生態系統提供了新的棲息地,吸引了多種鳥類和昆蟲棲息,增強了都市的生物多樣性。
與傳統密閉式高樓不同,Oasia Hotel Downtown 採開放式設計,包括多個空中花園和自然通風的中庭,減少對空調系統的依賴。建築內部的辦公室、飯店客房和公共空間,也因為這些設計實現了良好的空氣流通和自然採光,提升了居住與工作的舒適度,並降低了能源消耗。Oasia Hotel Downtown 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個與自然共生的永續典範,展示了在都市高密度環境中實現綠色生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