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通常由多種層面導致:
1. 器官已受損,導致體內的消化系統出了問題,例如: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胰臟炎、較少見的胃癌和食道癌。
2. 如果利用胃鏡、X光或血液生化等檢驗均無異常,那麼就可能是因為胃酸分泌異常、胃腸過度收縮蠕動、內臟神經太敏感,造成的原因十分複雜,目前沒有一個說法可以解釋整個病狀,但多數患者屬於此類型。
3. 吃得很快、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吃飽馬上躺下,長期養成這樣的飲食習慣可能讓胃無所適從,不僅如此,身處在高壓的環境下,也會抑制腸胃的蠕動,進而導致消化不良的情形發生。
4. 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抗生素、鐵劑、糖尿病用藥Metformin等,藥物副作用也容易引發消化不良。
益生菌常被現代人視為腸胃道保養的眾多選擇之一,但人體腸道中存在相當多種類的菌,包含好菌與壞菌,益生菌的補充可維持我們腸道菌叢的平衡以維持健康,且益生菌的功能與種類越來越多,有些菌種還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免疫調節等功效。
雖然腸胃道的消化器官是相通且相互影響,但是並不表示當消化道產生的胃部不適或是脹氣,就能選擇益生菌來治療或解決症狀。
除了因為益生菌無法直接分解食物外,益生菌通常需要在腸道定殖,依照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定殖後的益菌通常需要幾天、甚至幾週,才能在腸道發揮正面效益,且益生菌消除胃腸道的氣體通常是間接。因此反覆胃脹氣造成難以忍受的不適感,應立即前往醫療院所尋求專業醫師檢查與建議,而非自行補充益生菌。
【定殖:是生物學中物種擴散到新區域的過程,在腸道的定殖通常指益生菌在腸道黏膜上形成群落後再發揮效果。】
因此,當你常有消化不良引發的不適,建議除了放慢吃飯速度、避免吃東西時講話、吃飽後起身走動或減少睡前吃東西等習慣,還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 減少食用脂肪含量高或油膩的食物:像是油炸物、燒餅油條、培根、牛腩、香腸、熱狗。
2. 遠離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碳酸飲料、大蒜、洋蔥、辣椒。
3. 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豆類製品,如豆漿、豆腐、豆乾,十字花科食物,如花椰菜、白菜,或是年糕、粽子等糯米製品。
4. 穿著輕鬆的服裝:過於緊身的褲子容易會壓迫到胃部導致難以消化。
5. 定時定量取代暴飲暴食:一次性且大量的食物進到胃裡可能增加消化不良的情形發生,除了以規律且少量多餐的方式吃飯,另外也須留意餐後喝大量的湯或飲料,防止消化不良的症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