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點子真是無奇不有,前陣子三得利(Suntory)推出一款無色的奶茶,掀起了一波風潮,還號稱加入牛奶,不過令人好奇的是,該如何將飲料製作成透明的樣貌,難道使用很多食品添加劑來讓它達到奶茶的風味嗎?
先讓我們看看它的成份,成分寫有天然礦泉水 、白砂糖、高果糖漿、低聚異麥芽糖、乳糖、紅茶、乳礦物鹽、食用鹽、薄荷、食用香料、維生素C。看起來除了甜味劑外,很難看出如何做到有著透明外觀。
先從紅茶說起,依照三得利的說法,它是以蒸餾的方式萃取茶葉的香氣,帶有茶香的分子透過冷卻濃縮後,就是香氣的來源;而飲料中只有牛奶味,但卻沒有牛奶的顏色,則是利用萃取的技術,把牛乳中透明的成分,像是乳糖、乳礦物質提取出,並且排除掉乳脂肪、乳蛋白等非透明的顏色,因而創造出透明牛乳的滋味。
雖然運用加工技術還是可以製作出外觀透明如水,但還需要再加點食用香料,才能讓風味與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罐裝奶茶十分相似,至於香料內容是什麼我們當然無從得知,畢竟是商業機密,但這樣新奇的飲料也在市售的飲品中脫穎而出。
飲料你都喝哪一種?有氣泡,喝起來才暢快、還是不想變胖,所以多喝無糖飲料?市售有許多飲料主打零熱量、零精緻糖,看起來好像比較健康,所以可以多喝一點...嗎?
市售碳酸飲料,以原味來說,甜味來源通常是白砂糖;但健康意識的抬頭,所以越來越多零卡飲料出現,不再使用砂糖,反而以合成甜味劑(代糖),像是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等來源,對於想喝甜的、擔心高熱量或是糖尿病患者是個選擇之一。
雖然代糖的成本低、用量少就可以達到甜度高的效果,還是要提醒代糖容易增加食慾,反而會讓你在其他餐次吃進更多熱量,結果導致體重增加,這就與選擇零卡飲料的原因背道而馳,所以代糖不是神,適量攝取就好,甚至選用無糖茶類、飲品也很好。
相信想解膩或不想喝無味開水時,都會選擇茶類飲品,但你是否曾看過有些飲料包裝上,會寫著榮獲健康食品認證「不易形成體脂肪、胃腸功能改善認證...」等各種功效的宣稱。不是每個食品都能冠有「健康食品」的認證,產品需要經過科學驗證、安全評估、保健功效評估、營養成分分析以及檢驗報告等流程後,再經過衛生福利部評估及審查結果許可,才可以獲得認證。
【註:依據健康食品管理法之定義,「健康食品」為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保健功效」,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
▲ 有時候想要解膩都會泡杯綠茶來喝,不過外包裝上所宣稱功效和認證怎麼看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審核通過的產品,在包裝上會有「健康食品」字樣及(小綠人)標準圖像、許可證字號、保健功效敘述等字樣。如果產品沒有經過科學實證,只能當一般食品販售,所以在廣告與標示上就不能有不實、誇張、易生誤解及醫療效能之情形,像是增強抵抗力、增強記憶力、改善體質等易生誤解的用詞,違規者會被以食安法進行裁罰。
而機能性食品不易形成體脂肪的原理,包含能夠調節體內脂質分解作用(促進體內脂肪分解)、調節消化道消化及吸收之功能(減少營養素在體內的吸收),而市售茶飲通常添加像是兒茶素、難消化性麥芽糊精等相關成分,經過人體實驗證實,在嚴謹的營養均衡與熱量控制,以及適當的運動條件下,適量攝取其產品有助於不易形成體脂肪。
但是仍須提醒如果心態僅想靠喝茶達到功效,平常飲食卻不節制、暴飲暴食,喝再多茶也沒用。
想喝飲料的原因很多,不喜歡食之無味的水、想喝點甜的、天氣熱來杯涼飲、吃炸雞就是要喝碳酸飲料,沒來由的就是想喝,不過喝了開心,但胖了就不開心了,所以教你幾招選擇飲料的小技巧:
1.替換法:覺得喝水無聊、喝茶太苦,那可以選擇檸檬水、氣泡水,或是偶爾用選新鮮現榨果汁也都是不錯的方法。
2.聰明選:喝飲料的時候想加點珍珠、芋圓帶點嚼勁的感覺,建議可以選擇寒天、愛玉、仙草等配料,熱量比較低也能讓飲料多了豐富的口感。
3.這樣配:總是會有想喝奶茶的時候,市售零零總總的品牌,除了挑選熱量及精緻糖的含量都低的商品外,也可以購買無糖紅茶搭配鮮奶製作成鮮奶茶,補充鮮奶的鈣質外,也少攝取大量的精緻糖。
4.選小點:飲料如果太大罐,秉持著不浪費的精神,肯定會把它喝完,那不如就選擇包裝小一點的,有淺嚐到飲料的美味但又不會攝取過多熱量。
▲ 4招選飲料的Tips,喝飲料不會成為罪惡,也能在生活中成為小確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對於戒飲料、戒糖,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總會覺得很困難,這能夠理解,所以飲料/手搖飲可以喝,但頻率要調整,從每天都喝飲料,變成一星期兩次,漸漸變成兩星期一次,並且搭配上述四種技巧,相信喝飲料不會成為罪惡,也能在生活中成為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