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紐西蘭乳品零關稅輸台,政院日前拍板定案,保存期限14天內才能稱為「鮮乳」。(圖片拍攝:詹焯予)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曾在去年預告將修正乳品標示,保存期限30天以上者,品名應標示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ESL鮮乳」等名稱,此舉一直引發國內酪農不滿,認為保鮮期如此長,不應稱為「鮮」乳,因此,日前行政院拍板定案,保存期14天(含)以下才可標示為「鮮」乳。食藥署表示,後續行政作業約需1到2週的時間,將對外說明重新預告或直接公告生效。
至於鮮乳、保久乳、奶粉這三者的營養,究竟有哪些差異?我們需要先認識這些牛奶產物是怎麼製造。
首先,自母牛榨取未經處理的乳汁稱之為初乳,收集完畢後入廠執行酸度、乳成分、抗生素等檢驗,合格後經由標準化的過程,以確保在不同的品種、環境的牛隻出產的牛乳品質都相同。牛乳再經過均質化,將大小不一的乳脂肪變成統一規格的乳脂肪,使牛乳不會油水分離,最後進行殺菌、冷卻與包裝等過程。
在鮮乳與保久乳的製作過程中,使用的原料是一樣的,差別在於殺菌的溫度、時間與包裝方式不同,導致保存期限的差異;雖說殺菌條件不同,但大部分的營養素都能保留。依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顯示,在熱量、蛋白質、脂肪、鈣、鎂、鐵等營養價值上差異性不大。
而奶粉則是在原料殺菌完畢後,則進行濃縮與蒸發的步驟,將牛乳中的水分去除,利用蒸氣加熱的方式提高固形物的比例,並進行一系列的脫水、乾燥、冷卻與包裝等步驟。有些奶粉也會添加維生素、鈣、鐵、乳鐵蛋白等營養素,來強化產品的營養素。
▲ 許多民眾常以為,保久乳保存時間長就比較不新鮮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這其實與滅菌方式有關,無論鮮乳、保久乳、奶粉沖泡的牛奶,其實營養差異不大。(圖片拍攝:詹焯予)
因此,許多民眾常以為,保久乳保存時間長就比較不新鮮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這與滅菌的方式有關,鮮乳殺菌方式分為有低溫長時間、高溫短時間或高溫瞬間殺菌等方式,而殺菌過程並非將牛乳中的菌種完全消滅,在冷藏期間殘存的低溫菌會緩慢生長,導致鮮乳的保存期限通常較短;反之保久乳使用超高溫滅菌法,將菌種完全殺滅並且以無菌充填包裝,所以才能在常溫保存達 6 個月以上。而奶粉殺菌的方式與鮮乳相同,多了濃縮、蒸發等一系列加工步驟,使之含水量極低、包裝以氮氣填充,減少發生氧化、食品碰撞及腐敗的機會。
所以,若把未添加強化營養素的鮮乳、保久乳與奶粉來比較,三者的營養價值差異不大,民眾可針對個人喜好挑選濃醇香的鮮乳、可常溫保存的保久乳或是保存時間更長又沖泡快速的奶粉。
▲ 若患有乳糖不耐的患者,可採漸進式的方式提高腸道對乳糖的耐受性,如:原本飲用一杯牛奶改半杯,或是可選擇市售無添加乳糖的牛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此外,「每次只要喝牛奶都會一直拉肚子,讓我排斥喝牛奶了。」這是不少民眾的心聲。在全世界中大約 65 %的人患有乳糖不耐症,主要原因是腸道中乳糖酶缺乏或不足,導致攝取牛乳後乳糖無法水解,造成腸道滲透壓提高,產生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
乳糖不耐的患者可採漸進式的方式提高腸道對乳糖的耐受性,如:原本飲用一杯牛奶改半杯,或是可選擇市售無添加乳糖的牛乳,來獲取牛乳中豐富的鈣質、酪蛋白等營養素。
▲ 常在日劇或動漫作品裡看到,日本人泡澡完後都要暢飲一瓶牛奶,其實這一切都是源自商人的行銷手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至於我們經常在動漫或戲劇中,看到日本人泡澡完後都要暢飲一瓶牛奶,並非因為對鮮乳的痴狂,而是商人的行銷手法!
戰後昭和時期的日本,由於許多住宅沒有洗澡設備,人民經常到澡堂洗澡,日本商人嗅到一絲商機。在當時飲品種類不豐富、電冰箱不普及,加上泡完澡後流失大量水分容易口渴等因素,商人便覺得將鮮乳販售在人多、有冰箱的澡堂是最佳的通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販賣冰涼且新鮮的牛奶就成為顧客的首選。
加上泡完澡後喝杯牛奶,不僅能達到解渴的效果,其中的色胺酸可在體內代謝為褪黑激素,具有安神助眠的效果外,並且有著豐富的鈣質,具安定神經、放鬆肌肉的效果,也就成為許多民眾喜歡在泡澡完後,喝上一杯鮮乳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