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Pic
logoPic
精選推薦
影音節目
焦點議題
訂閱電子報

揭開海底花園真面目:珊瑚的三大迷思與保衛

shareBtn喜歡
shareBtn分享
shareBtn收藏
articlePagePic
▲ 珊瑚在海洋是孕育無數海洋生命的重要搖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色彩斑斕、宛如海底花園的珊瑚礁,不只是潛水客的夢幻景點,更是孕育無數海洋生命的重要搖籃。然而,關於珊瑚的真相,卻常被外型與印象所誤導——它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吃素還是吃葷?海葵和水母又與它有什麼關聯?在這片絢爛的水下世界背後,隱藏著令人驚訝的科學事實與緊迫的生存挑戰。

關於珊瑚的三大誤會,你知道幾個?


▲ 小丑魚常出沒的棲息環境—海葵,為珊瑚的近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珊瑚群在海底像是一叢叢繽紛的花園,其外型和顏色非常受人喜愛,因此珊瑚經常帶來觀光人潮,珊瑚身上的共生藻進行光合作用也擴散出養分,使周遭的生物多樣性比一般海域更加豐富,加上珊瑚的碳酸鈣骨骼構造,使原為沙質地一覽無遺的海底,多了可以使魚類、海龜等生物避難的堡壘,因此在浮潛時,常在珊瑚礁裡頭發現意外的驚喜。


常見誤會1: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


珊瑚如同海中花園般,色彩繽紛的軟珊瑚在海中擺盪、硬珊瑚像高麗菜層層包覆、海扇珊瑚像樹枝般展開,也讓人容易從外型誤認為珊瑚是植物。但其實珊瑚為群體動物,是由眾多珊瑚蟲聚集而成,單個珊瑚蟲大約為米粒大小,與藻類共生在碳酸鈣骨骼上,形成我們所看見的珊瑚。


常見誤會2:珊瑚吃素還吃葷?


釐清珊瑚為動物後,不免開始思考珊瑚都吃什麼東西?身為動物的珊瑚其實屬於肉食性,身上的觸手有刺細胞,當獵物觸碰時,刺細胞的尖端會反射性打開刺絲胞的蓋子,射出刺絲注入毒液,再利用觸手將獵物送到口中,珊瑚的食物通常為魚卵、瑩蝦等浮游動物,除此之外,珊瑚也能吃掉游泳動物,如魚類、小卷,不過珊瑚的毒性較低,且無移動能力,因此珊瑚不會主動進行捕食。


常見誤會3:海葵是珊瑚?水母竟然也是親戚


海葵的色澤亮麗,經常吸引小丑魚在周圍穿梭,如果有觀賞過小丑魚的浮潛經驗,可能會發現牠們會躲進海葵裡,牠們的互動常常被作為共生行為例子,小丑魚被稱為海葵的清道夫,協助清潔海葵,身上特殊的黏液也讓海葵身上的毒刺細胞無法作用,因此小丑魚也能躲進海葵的觸手裡躲避天敵。


海葵外型和珊瑚相似,兩者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其實海葵和珊瑚是親戚關係,都屬於刺絲胞動物門,也稱為腔腸動物門。 具體來說,它們都屬於珊瑚蟲綱,而珊瑚蟲是珊瑚和海葵的基本生存單位,無論是珊瑚還是海葵,都是由一個個像小花一樣的珊瑚蟲組成,這些珊瑚蟲有觸手和口,可以捕食浮游生物和其他小生物。


所謂刺絲胞動物門,是指這個門的動物,包括水母、海葵、珊瑚等,都有刺絲胞,這是它們用來捕捉獵物或防禦敵人的特殊細胞。 但海葵和珊瑚的最大分別,是海葵通常為單獨生活,沒有堅硬的骨骼。 但珊瑚通常是群體生活的,許多珊瑚蟲聚集在一起,形成珊瑚礁。 有些珊瑚會分泌鈣質骨骼,形成堅硬的珊瑚礁。 


珊瑚除了漂亮還有什麼作用?魚類海龜避難所、保護近岸紅樹林


▲ 珊瑚需要光線進行光合作用,同時穩定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珊瑚除了提供許多生物良好的棲息地外,其外型也構成魚類、海龜、章魚...等各物種的避難所,躲避天敵,因此遊客在進行水域活動時,除了欣賞珊瑚本身多彩的顏色及型態外,經常能在珊瑚周邊觀察到更多生物,成為潛水活動的一大重點。


珊瑚非常需要光線進行光合作用,常生長在海岸周邊,珊瑚礁的碳酸鈣骨骼構造也扮演了減緩海浪侵蝕的角色,保護近岸的紅樹林及海草床等容易遭強浪連根拔起的脆弱生態,使沿岸的環境因珊瑚礁的天然屏障受到保護。


珊瑚保衛戰:全球暖化、海洋污染、人為盜採、觀光破壞


然而眾所周知,珊瑚正同時面臨自然與人為的雙重威脅。自然方面,全球暖化使海水溫度持續上升,而珊瑚對水溫極為敏感,最適宜的生長環境為20至28度。當水溫低於18度或高於30度時,珊瑚體內的共生藻便會逐漸流失,導致珊瑚白化。若白化狀態持續過久,珊瑚蟲便會因失去共生藻提供的大量養分而死亡。


在人為因素上,人類可說是海洋生物的共同天敵。即便多數並非出於惡意,我們的行為仍對牠們的生存造成威脅,例如因喜愛珊瑚的外型而進行採集或販售。觀光旅遊時,更應盡力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從個人物品材質到紀念品選擇,都可優先採用對環境傷害最低的方式;若需要下水活動,則建議使用物理性防曬用品,避免化學成分危害海洋生態。


authorPic
潘皓企劃
追蹤人數 3
原本純粹是本能地被美的事物吸引,喜歡登山、旅行、大自然。後來漸漸愛上用文字與影像,將這樣的美轉譯成另一種形式,在人與人之間流動。
authorPicPc
潘皓
企劃
追蹤人數 3
留言0
你可能也想看
有黏液、紅星點...這樣挑鎖管「尚青」!鎖管季帶你大啖新鮮海味你的愛心是否用在錯誤的地方?當心!隨意餵食野生動物可能會惹禍上身...
訂閱電子報
cookieImg
我們使用 Cookie
為了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
這些 cookie 用於記錄您的設置偏好、分析使用情況和個性化內容。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了解更多有關 cookie 的信息。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