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Pic
logoPic
精選推薦
影音節目
焦點議題
訂閱電子報

生態學校系列報導之四:回收貨櫃搖變教室 都市的森林小學山佳國小四年獲綠旗認證

shareBtn喜歡
shareBtn分享
shareBtn收藏
articlePagePic
▲ 學生利用竹葉、紅土製作教室外牆。(照片提供:山佳國小)
高大挺拔的老茄冬樹,濃密樹冠如同天然保護傘,庇護著校園,早在1920年創校之初,這棵老樹便紮根於此,一百年間,為學校帶來綠意盎然的生態系。近年來,校方更積極將綠色永續納入課程中,僅花4年時間,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國小就獲得臺美生態學校的綠旗認證,為百年老校再寫下新的里程碑。

我的教室自己蓋 回收貨櫃搖變教室

 

同學捲起袖子,抓起一把紅土往牆壁上塗,即便全身弄得髒兮兮,臉上還是掛著笑容,這堂課,不只體驗怎麼蓋教室,還要學習建材的循環再生,「土盒子是回收的貨櫃再利用,外牆包覆了竹葉、紅土、稻穀以及農業廢棄物,是一種友善循環的再生結構體。」山佳國小學生高承暘解說後,又指著屋頂,抬頭一看,原來上頭還設有太陽能板,提供教室發電。和自然貼近互動,孩子們也親身認識綠色永續。


▲ 山佳國小校內擁有豐富的綠色生態。(照片拍攝:高煜哲)

 

對生態「無感」變刺激「五感」

 

一踏進山佳國小,就被樹林圍繞,很難想像靠近都市的地方,能有這樣的森林小學,「老樹四大天王,樟樹、榕樹、茄冬以及楓樹,在我們學校都看得到。」山佳國小校長林秀雲驕傲地說道,藉由地利之便,校方直接將環境教育納入課程中,學生一邊探索生態,一邊得擔任小小解說員,親自向外賓導覽校園環境,希望孩子從「無感」,到刺激眼、耳、鼻、舌的「五感」。

 

▲ 學生正在導覽校園生態。(照片拍攝:高煜哲)


「污水回收」復育原生種

 

「污水首先進入截油除渣池,攔截較大的雜質、油脂,接著進入植栽浸潤池過濾間過濾,接著在觀察池進入自然沉澱。」山佳國小學生李苑芬介紹著校園的污水處理系統,這些洗手台的污水重新處理乾淨後,就會循環回流到生態池中,同時,生態池也正在進行小巴魚、蓋斑鬥魚等臺灣原生種的復育計畫,山佳國小老師張修藻表示,污水會在校園中做限地保水、凈化,避免流入河川造成環境負擔。

 

▲ 同學穿著青蛙裝清理生態池外來種及雜草。(照片提供:山佳國小)

 

蚯蚓成廚餘殺手

 

每天中午,學生將吃不完的廚餘,統一蒐集到木箱中,但仔細一看,裡頭竟有好幾隻蚯蚓穿梭其中,山佳國小學生盧品瑄解釋,「在一到三天內,蚯蚓就會把廚餘吃光光,剩下來的蚯蚓水也能澆灌植物,達到資源循環的目的。」同時,學生也學習不浪費食物,以六年級來說,幾乎可達到天天0廚餘。

 

▲ 山佳國小養蚯蚓解決廚餘問題。照片拍攝:高煜哲)

 

花4年獲臺美綠旗認證

 

生態活動融入成校定課程,學生還組成生態團隊,山佳國小主任彭姿瑜表示,從資料蒐集、內容勘查到制訂行動方案,都是由學生一手包辦,目前同學也完成植物普查、繪製校園生物地圖,並減少校園內70%的垃圾量,學校能獲得臺美生態學校的綠旗認證,「學生才是最重要的角色」。山佳國小校長林秀雲表示,目前完成了兩年的校園碳盤查,未來將朝碳中和的目標努力。

 

▲ 山佳國小獲臺美生態學校綠旗認證。(照片拍攝:高煜哲)


生態學校系列完整報導已上線,歡迎點擊觀看
https://wellmedia.pse.is/Ecoschoolweb



authorPic
許雅筑記者
追蹤人數 3
曾是生活、財經記者,在資訊超載時代,期許自己能將第一線採訪故事,透過文字傳遞,留下一絲餘溫。
authorPicPc
許雅筑
記者
追蹤人數 3
留言0
你可能也想看
奧拉弗・埃利亞松臺灣首展!北美館「你的好奇旅程」集結30年創作精華下雨、下雪照樣騎車...荷蘭的「運動健康快樂學」:年減1.1萬人死亡、培養運動健康優先用路
訂閱電子報
cookieImg
我們使用 Cookie
為了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
這些 cookie 用於記錄您的設置偏好、分析使用情況和個性化內容。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了解更多有關 cookie 的信息。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