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導演侯孝賢在 2023 年由家屬證實罹患阿茲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失智症。同樣讓許多影迷惋惜的,還有飾演漫威系列「雷神索爾」爆紅的男星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也在 2023 年發現具有阿茲海默症高風險基因「APOE4」,因此決定暫停拍片。
不少民眾看到這些新聞後,紛紛想起年邁的父、母親記憶力變差,甚至也擔心自己是不是有這方面的遺傳,大家都想知道:「阿茲海默症的基因檢測,做還是不做?」
▲ 國際失智症協會估算,全球每 3 秒就新增 1 名失智患者,而根據失智症協會估算,台灣則是每 30 分鐘就新增 1 名失智患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多好發於 65 歲以上族群;少數患者為基因變異在 65 歲以下發病,則稱「早發性失智症」。而無論何時發病,多與 Aβ(β-Amyloid/β- 類澱粉蛋白,神經細胞脂肪膜內蛋白質)在腦部的堆積有關。
除了類澱粉蛋白的錯誤堆積,約 70% 晚發型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被認為是來自 APOE 的基因遺傳。所謂高失智風險基因,是指一般人約 7成左右都是帶 APOE3,有差不多 1 成的人帶有 POE4,如果基因組有一個 APOE4,那麼比起 APOE3 的人來說,阿茲海默症的機會增高 2 至 4 倍,如果兩個都是 APOE4,那麼風險會提高到 8 至 10 倍,克里斯漢斯沃便是被檢測出基因裡有兩個 APOE4。
既然如此,許多人都想知道:「我需要去做阿茲海默症的基因檢測嗎?」目前相關檢測為自費,醫院、醫檢單位或生技公司的相關基因檢測費用大都在兩千元上下。
國際失智症協會估算,全球每 3 秒就新增 1 名失智患者,而根據失智症協會估算,台灣則是每 30 分鐘就新增 1 名失智患者,但醫師提醒,就算有此基因也並非一定發病,基因雖是遺傳、不可改變,但後天不當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與環境因素都與疾病的發生大有關係。
不過對於高危險族群來說,基因檢測確實可讓自己在預防失智時趨吉避凶,像是及早規劃財務與生活安排,包括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與增加社會參與、多強化各類人際社交,都有助於延緩失智病情。
目前已知失智症患者的大腦中有過多的氧化壓力,當抗氧化力不足以抵抗自由基時,腦神經會因此產生病變與退化,建議可多吃以下 4 類抗氧化食物:
1. 莓果類:覆盆子、藍莓、黑莓和櫻桃都含有花青素的類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腦中氧化壓力造成的損傷,進而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2. 堅果:杏仁、核桃、腰果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鎂、維生素 E 和維生素 B 群,能夠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3. 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花椰菜等蔬菜含有豐富維生素 B 群、類胡蘿蔔素、類黃酮與其他營養素,能夠預防失智症發生。
4. 香料:黑胡椒、薑、肉桂及薑黃等香料富含多酚類化合物,可保護神經且提升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