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大多數的人會自備容器,或是重複使用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但生活中還是會產生「一次性的使用物品」,這些「東西」最後不是進到垃圾掩埋場緩慢分解,就是燃燒處理,不論使用哪種方式都會造成環境的汙染。如果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一次性物品再利用的可能性,就能環保與經濟兼具。這裡列舉 3 個成功再利用的案例,使用的原材料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 由 Nagami 公司打造的流動廁所「王座」,放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的一處建築工地。(圖片來源/Nagami)
你印象中的流動廁所是不是長這樣呢?塑膠外殼、陰暗潮濕且氣味難聞的狹小空間。西班牙設計公司 Nagami 打造一間顛覆傳統的流動廁所「王座」(Throne)。如花瓶曲線般的流線型設計,滑動拉門配上純白顏色及簡約擺設(馬桶和洗手台),還有頭頂上的天窗設計,讓使用者可以仰望天空,同時,引入自然光和保持空氣流通,更重要的是,整座廁所是使用歐洲的醫療廢棄塑膠盤,運用 3D 列印的技術打造而成,從無到有只要 3 天就完工。
「王座」的整體材料是由荷蘭一家廢棄物利用公司 ReFlow 開發,將回收的醫療廢棄物塑膠托盤再製而成,不但結實耐熱,每使用 1 公斤還能省下 0.5 公斤的碳排放量和 0.82 公斤的廢棄物,還有特殊的設計可以將排泄物「乾」「溼」分離,方便後續堆肥處理。
該計畫的產生,其實是為了改善烏干達貧民窟廁所不足及降低飲用水被糞便污染的問題,執行長 García 認為,即使是貧困區域,只要能掌握 3D 列印技術與硬體設備就能實現,這樣不但能讓貧困社區共用創新,還能降低成品運送的費用與碳足跡。
雖然「王座」推廣上還有設備上及人員操作的問題存在,但這麼美的流動廁所如果出現在你生活圈,你是不是也很想體驗看看呢?
▲ 日本一年生產 91 萬噸的尿布,使用後一年產生 192 萬噸垃圾。(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近年來,台灣展開尿布回收的相關作業;但在日本,關於回收成人和小孩的尿布的相關工作已有 10 年的歷程,並成立專門協會,發展出再生紙漿、塑料、燃料、建材等等。
日本尿布回收推廣協會資料顯示,日本一年生產 91 萬噸尿布,其中成人佔 38 萬噸、嬰兒佔 53 萬噸。而又有 43 萬噸外銷海外,有 48 萬噸在國內銷售,由於少子化、高齡化,日本成人用尿布需求逐漸增加。因為使用過的尿布重量會增加 4 倍,也就表示一年 48 萬噸的尿布的垃圾處理,總量為 192 萬噸。
192 萬噸很難想像對吧?如果用 4 噸的卡車裝載,總共要 48 萬輛卡車才能裝完。如此龐大的數量,讓尿布的處理變成很棘手,因為尿布含有水分跟石化產品,焚燒成本難以計算。
據富士新聞網報導,福岡縣大牟田市的一家尿布再處理工廠 Total Care System,從 2005 年開始進行尿布回收工作,透過「水溶化處理」將尿布分離塑片及排泄物,降低廢棄物的重量與體積,減少回收成本;化為容易燃燒的廢棄物,成為降低處理成本的固態燃料,與焚燒相比,CO2 排放量可減少 40%。
▲ 使用過的尿布經過加工、分離、脫水等步驟,會再製成燃料、紙漿及建材。(圖片來源/Fuji News)
工廠每天處理約 16 噸紙尿褲,其中 15% 是再生紙漿。這些紙漿會再製成建材,一年賣出 6-700 公噸,價格比純木漿便宜而有競爭力。負責人表示目前也在嘗試將再生紙重新做成紙尿布。不過,目前紙漿供應量不足,如果紙尿褲可以回收利用的意識得到普及,並且有更多的工廠願意投入這個領域,才有可能提升「再生紙尿褲」的銷售。
▲ 弗里斯蘭省的自行車道旁標誌提醒騎自行車的人,他們正在騎在回收的衛生紙上。(圖片來源/KNN Cellulose)
單車文化盛行的荷蘭,自行車是主要的代步工具之一,遍布整個荷蘭的自行車道共計 3 萬 5 千公里,自行車道的新設跟維護就蔚為重要,在荷蘭北部的 Friesland(佛里斯蘭省) 的首都雷瓦登(Leeuwarden)與小鎮斯廷斯(Stiens)之間有一條長達 1 公里的自行車道,此車道有名不是因為它的長度,而是它是世界第一條用「回收廁紙」鋪成的騎乘車道。
據統計荷蘭人每年平均沖掉 18 萬噸的廁所衛生紙,這些衛生紙隨著排水管到廢水處理廠後,與其他固態物分開,最後成為被焚燒過的泥狀物,但焚化過程不只製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還浪費了廢水中的珍貴資源,像是纖維。
衛生紙再利用計畫夥伴之一的 KNN Cellulose 執行長 Erik Pijlman 表示「我們將水流中的纖維提取出來,將它重新製成原物料。」沸水中的衛生紙纖維,先由孔隙為 0.35 毫米大小工業用過篩器過濾,再進行清潔殺菌、漂白、烘乾等步驟,最後產生灰灰的蓬鬆產物。
廢水處理的顧問、水利局官員 Chirs Reijken 表示「看著它的外觀,你不會猜想到它是從廢水而來的。你會願意摸它、使用它,不會有任何問題。」
▲ 衛生紙纖維經過處理後,灰灰鬆鬆的樣子。(圖片來源/KNN Cellulose)
衛生紙的原料通常是木片或再生紙,因此纖維的品質很好,而且再生纖維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瀝青混合物、絕緣紙、生物燃料、紡織品等任何需要纖維的製品。
然而,從廢水提取的纖維,曾經沾染人類的排泄物,因此法律上不能用在與人直接接觸的產品上。「技術層面來上,它可以被用來做成披薩紙盒,但你不會想要這種情況發生。」與 KNN Cellulose 一同研發纖維提煉技術的 CirTec 公司經理 Carlijn Lahaye 表示。
廢水處理過程中,纖維也會造成幫浦與攪拌器的負擔,若將其取出,就能增加更多空間並降低維護成本。纖維與瀝青的混和過程中,極高的溫度使病原體殘留性降到至最低,而且使用的纖維占比僅需要 5%。
衛生紙自行車道計畫負責人 Van der Kooij 表示「若我們把荷蘭的每一條道路重新補修,只需要 1 萬 5 千噸的纖維。」而再生纖維可以從衛生紙、尿布、紙箱等廢棄物取得,每年估計可有 1 到 2 百萬噸的量。
目前這個衛生紙自行車道已經鋪設超過 1 年,不僅維持得很好,甚至和其他自行車道並無太大差異,Friesland 的省長 Michiel Schrier 表示,「想要定論回收衛生紙製成的產品能否成為主流選擇,現在還言之過早,但至少在荷蘭,我們有個好的開始。」
不過,雖然科技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回收和再利用的方法,但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仍然需要採取積極行動,從自身做起,從源頭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選擇環保與可持續性的產品,才能真正實現垃圾減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