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獨角仙主要的交配繁殖季節約在每年5月至8月,成蟲通常在5月下旬至6月初開始出現,並在6月至8月間活躍,進行交配和產卵。 雌蟲在交配後會鑽入土中產卵,完成繁殖後,成蟲的生命週期也隨之結束,因此,如果這個時節到城市裡的公園或附近步道走走,也許能找到獨角仙在樹上出沒的蹤跡,以下就提供三大重點,提升獨角仙的發現機率!
一、尋找光臘樹
獨角仙為植食性昆蟲,牠們會尋找汁液較多的樹種進食,而俗稱白雞油的光臘樹就是獨角仙的美食首選。牠們在食用前,會以嘴巴前排的小鋸子,由下而上用力摳破樹皮,將光臘樹樹皮摳破,再吸食樹上流出來的樹液。因此會常常看到光臘樹的樹皮表層有著一條條破損的痕跡,那就是獨角仙的食用痕跡。
特別的是獨角仙在進食時,不會將光臘樹樹皮橫向摳破,而是垂直進食,這樣可以避免將輸送養分的樹皮完全破壞,使樹木從根部壞死。光臘樹又被為白雞油、山苦楝,樹幹上不規則的雲片狀剝落的樹皮是它最明顯的辨認指標,若在樹上發現一條條垂直的疤痕,很可能會有獨角仙出沒。
▲ 獨角仙為植食性昆蟲,牠們會尋找汁液較多的樹種進食,而俗稱白雞油的光臘樹就是獨角仙的美食首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二、觀察腐植質
獨角仙在交配後,會選擇腐植土肥沃的環境產卵,讓孵化後的幼蟲,在成長過程有充足的營養。因此,茂密的森林環境會慢慢累積落葉,形成腐植質,便會提升在這裡遇見獨角仙的機率。
三、夜晚山區的路燈
野外觀察獨角仙的愛好者中,有著「撿燈」的文化,獨角仙有著趨光性,因此山區夜晚的路燈下,也容易看見獨角仙的蹤跡。不過也因為路燈常設置在道路旁,獨角仙被光源吸引時,同時也容易產生路殺慘劇,曾有新聞事件指出,雲林斗六市崙南路出現大量被路燈吸引的獨角仙,卻遭車流輾斃,成了人類與自然共存時的難解問題。
▲ 獨角仙打架時,會以頭角將對手舉起甩出。(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果幸運找到了獨角仙,可以觀察牠們在樹上都在做什麼事。獨角仙成蟲的壽命很短,大約60天便會找到母蟲進行交配,過沒多久便死去,因此短短兩個月中,獨角仙大部分在做的事只有進食、打架、交配。
光臘樹就像獨角仙的格鬥競技場,可以在一旁觀察公的獨角仙有根長長的頭角,遇到對手時,便會低頭,讓頭角卡在對方肚子,再用力向上丟,將對手甩離開樹幹,戰敗的獨角仙若還想繼續再戰,會在掉落地板前展翅飛回戰場。看似厚重的獨角仙雖然會飛行,但飛行技術較差,可以看到牠們總是難以穩定飛行與降落。
另外,可能會以為戰敗的獨角仙只是被甩出去,堅固的甲殼會承受摔落地面的衝擊力,不至於致命,但獨角仙有著致命弱點,就是在摔落地面時,四腳朝天的話,短小的四肢加上厚重的身軀讓牠無法翻身,若身旁無樹枝、落葉、石頭...等,便會因為無法翻身進食而死去。
▲ 茂密的森林環境會慢慢累積落葉,形成腐植質,便會提升在這裡遇見獨角仙的機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北投的城市公園—貴子坑,入口處的步道階梯旁,有一排光臘樹,樹上有著一條條獨角仙啃食樹皮的身痕,很適合進行一趟自然觀察之旅,幸運的話,還能看到牠們打架、進食、飛行,甚至交配的畫面。不過在旅遊的時候,切記勿捕捉或是干擾生態圈的運作,以觀察者的身分去體驗生態,讓城市自然環境能好好被保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