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雅典奧運到2024巴黎奧運,這是桌球教父莊智淵第六次征戰,也是在奧運場上的最後一舞。此行除了參與桌球團體賽還身兼愛徒高承睿的教練,帶著19歲的徒弟拚戰及具傳承意義,團體賽最終可惜未能晉級,人生將邁向下一個篇章,他也希望盡自己的力量讓台灣的桌球及體育項目可以更好,不為什麼目的,而是為了喜歡。
▲ 六屆奧運生涯,桌球教父26年國家隊最後一役。(圖片來源:莊智淵 / Instagram)
這段話是巴黎奧運奪金後,王齊麟賽後的訪問,直接點出兩人從東奧奪金後,表現起起伏伏,不只不諱言爭吵過,就連外界也不大看好,兩人甚至一度拆搭上場比賽,因此,巴黎奧運讓他們背負極大壓力,要拿下金牌的難度,可說遠勝上屆。所以,兩屆奧運金牌的心聲,其實就跟普羅大眾一樣,會低潮,會難過,但如何靠著自己走過,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當一切過去,記得停下腳步,告訴自己,辛苦了。
▲ 創下奧運男雙羽球二連霸的王齊麟,始終給人樂觀開朗形象,但背後經歷多少辛酸,只有他和好搭檔李洋才知道。(圖片來源:王齊麟 / Instagram)
讓人熱血激昂的金牌戰,李洋最後一次登上奧運舞台,拍下生涯第二個金牌,也用球拍畫上了最完美的句點,當他在賽後親吻地板的動作,幾乎感動了所有人,被問到當時在想什麼,「羽毛球帶給我很多美好,帶我認識了大家,認識了很多貴人、美好的人。」這樣的話,換到你我身上,其實也都適用,人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會一直一起走下去,有些只是擦身,但無論如何,這些歷程,都是豐富生命的美好印記,大家都會記得麟洋帶給我們的光榮。
▲ 東京奧運奪下金牌的李洋,面對網友負面訊息,展現強大情商能力,不受影響,力克中國強敵,二度拿下金牌。(圖片來源:李洋 / Instagram)
曾經是世界第一的球后,戴姿穎一直是台灣人的驕傲,即使巴黎奧運表現不如預期,卻讓無數台灣人跟著她一起落淚,即使沒有拿下任何一面獎牌,小戴給大家的感動卻從未打折。其實人生也像是一場奧運,大小疑難雜症就像是運動會裡的各個比賽項目,可能擅長、也可能不拿手,即使知道會成為「敗戰將軍」,仍需背水一戰,因為只有試過了,才能有結果,也才不會有遺憾。
▲ 即使未能如願奪得奧運金牌,戴姿穎在台灣人心中的喜好度,絲毫不受動搖。(圖片來源:戴姿穎 / Instagram)
柔道男神楊勇緯一直是眾人目光焦點,場上除了要跟對手比專業表現,更多是戰勝眾人殷殷期盼的無形壓力,而這股壓力,幾乎是所有運動員必須背負著的宿命,雖然是壓力,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眾人的支持力量,有人掛心是福,有人惦記也是福。
▲ 楊勇緯兩次奧運都未能順利摘金,雖然有遺憾,但始終是台灣人心中的柔道男神。(圖片來源:楊勇緯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