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桌球六金王馬龍此次訪台,攜手奧運射擊金牌得主楊倩及中國師生團,受邀來台交流,瞬間成為焦點。每一場參訪行程都吸引了大批球迷,不分年齡層,手持照片、手機甚至球拍,熱切期待與這位乒乓球傳奇「龍隊」零距離接觸。你可能會想問,這位曾與台灣選手莊智淵、林昀儒在賽場交手的頂尖選手,為什麼能擁有如此高的人氣與影響力?
▲ 在參訪行程周圍聚集許多期待能近距離看見馬龍的球迷們。(圖片拍攝:葉雅如)
▲ 馬龍結束孔廟參訪行程,車外仍聚集許多球迷高舉手機、球拍、相片,期待能獲取親筆簽名。(圖片拍攝:葉雅如)
周杰倫在《三年二班》歌詞中寫道:「正手發長球的打法只是初級乒乓,反手短打再狠狠殺球是高級乒乓。」民眾可能無法想像湯圓般大小的小白球,在球桌上乒乒乓乓的彈跳,讓選手為救球、護台,變成六邊形戰士。提到桌壇的頂尖選手,「馬龍」這個名字無人不曉,身為奧運桌球6金選手的他,就以其球技而獲此稱號。
現任中國乒乓球國家隊隊長的馬龍,是桌球界首位完成「超級全滿貫」的男子選手。他的成就橫跨奧運、世錦賽、世界盃、亞運會、亞錦賽、亞洲盃、巡迴賽總決賽、中國全運會及全錦賽單打冠軍。他在球場上展現的強大心理抗壓性,以及對乒乓球的熱愛與投入,也成為後輩選手的精神榜樣。
5歲握上球拍開始接觸乒乓球的馬龍,最開始只是因為父親要讓他鍛鍊身體,所以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練球,即使胳膊腫了也未曾停歇,15歲入選國家隊,母親為照顧他而辭掉工作,經濟重擔則由父親負責,他知道父母辛苦,只能力拚成就,很快地就在18歲少年成名,從此展開傳奇的乒乓球生涯。但他的成功之路並非一路順遂,馬龍說,「拿世界冠軍不難,拿全國冠軍真的很難。」2009年開始,馬龍連續輸給隊友,而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教練讓他在漆黑的山裡走了兩個小時,沉澱自己的心態,馬龍頓時想通,「當深處深淵,退無可退的時候,眼前就只剩下向上走的路,要麼退役,要麼堅持,我沒有退役的勇氣,那麼就堅持吧。」在充滿天才的競技賽場上,必須不斷精進技能,堅持下來的馬龍,終於在2015年贏來突破的曙光,拿下第一個世乒賽單打冠軍。
長期運動而累積的傷病,讓巔峰時期的他,手腕及膝蓋超過負荷,左腿膝蓋磨損、鈣化越來越嚴重,2019年8月馬龍赴美接受手術,同時剃了光頭,告訴自己一切從頭開始。術後3個月重回賽場,卻連續遭遇敗績,他只能持續調整自己狀態,最後經歷538天的低谷期,才再次拿下男子單打冠軍。
連續34個月世界排名第一,征戰4屆奧運並斬獲6面金牌。多年的賽場歷練,讓馬龍成為桌壇的常青樹。精湛的球技與球場上的表現,國際桌球總會(ITTF)和國際奧委會(IOC)更用「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佳)來讚譽他的成就。而他的影響力不僅僅來自於他奪冠的次數和完美的技術,還來自於他對乒乓球的熱忱和始終如一的堅持。
▲ 2024 ITTF澳門單打世界盃決賽,0:3落後下隊友林高遠,而後逆轉以4:3拿下冠軍。(圖片來源:ITTF /Facebook)
即便已經站在巔峰,他依然保持自律,每天投入數小時訓練,力求更精進。隊友曾說,「他就是個勞模。」(意旨勞動者中的楷模)。無論是體能訓練或治療環節,都依照嚴格計畫執行,展現對這項運動的尊重與熱愛。他的專注和謙遜,不僅影響了隊友,也深深啟發了林昀儒等年輕一代的選手。而這些友誼也跨越了賽場,場上相互競爭的對手,場下的馬龍,與莊智淵、林昀儒還有鄭怡靜,其實都是非常好的朋友。
在他輝煌的賽場生涯中,台灣的桌球教父莊智淵、小林同學林昀儒都曾與他交手。特別是2023年WTT法蘭克福冠軍賽,林昀儒在總決賽以4比1逆轉擊敗馬龍,拿下個人首座冠軍賽層級的獎盃。賽後,林昀儒開心的說,馬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球員,賽場上自己就是用放開去拚的心態比賽,足見能和馬龍比賽本身,對球員似乎就是一種肯定,更遑論還能從他手中奪下獎盃,更是難能可貴。
2024巴黎奧運賽後,他表示這將是「在奧運會上的最後一舞」。而在10月的WTT北京大滿貫男子單打決賽中,面對年輕小將林詩棟,馬龍一度以3:1領先,最終被逆轉成3:4無緣冠軍。賽後,他微笑著向全場揮手致意,觀眾為馬龍送上持久不息的掌聲。隨著年齡增長,他學會了與比賽結果和解,用更成熟的心態面對輸贏。不僅詮釋勇敢追夢、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也用行動告訴球迷,賽場不僅僅是勝負,還有無限的熱愛與享受。
▲ 2024巴黎奧運桌球男團中法大戰,決勝局拿下分數而興奮揮出龍拳。(圖片來源:馬龍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