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人來說,富士山不僅是一座山,更是一種信仰、一段情感的羈絆,甚至是藝術家們對話的對象之一。當2011年Makoto由友人引薦加入蔡英文的競選團隊,2016年隨著蔡英文當選總統,他進入總統府擔綱總統首席攝影。但沒有人知道,「在忙大選前的日子裡,母親突如其來的離開離世,壓力快要喘不過來,」緊湊的生活、工作的壓力,好幾次的人生轉折點,Makoto 說,「富士山都給了我走下去的力量。」從小喜愛日本文化的他,沒想過原來富士山是一個能撫慰心靈的地方。
為了捕捉自己心裡的富士山,Makoto 經常往返日本,甚至花時間投入大量研究富士山的文獻與資料,揣摩攝影家與藝術家們的創作角度。揹著腳架與器材到東海道,跟隨著雲霧和光影的變化,歷經四個小時的等待才有《繪富士》的誕生。他眼睛有光的說道:「很感謝富士山神,給我超級無敵好的天氣,是我這輩子到目前沒見過的好天氣景致。」
▲ 回到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うたがわひろしげ)在《江戶名所百景》創作地點的視角,在《繪富士》創造時空交錯下的對話。(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Makoto喜歡拍地景、地表空間,尤其是人類在那空間裡產生、醞釀或發生的行為,《繪富士》系列則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集結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かつしか ほくさ)的《富嶽三十六景》、歌川廣重(うたがわひろしげ)的《江戶名所百景》之視角所創作,回到他們當初作畫的地方,用攝影捕捉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美,創造時空對話與趣味性。
▲ 《繪富士》結合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かつしか ほくさ)的《富嶽三十六景》,時空交錯下的對話。(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數百年來,富士山以繪畫、詩詞、攝影等形式被詮釋。《窗富士》與江戶時代俳句詩人松尾芭蕉(まつおばしょう)的經典作品《奧之細道(おくのほそみち)》對話,作品藏有霧雨濛濛富士山看不見,富士山不見之時也能自得其樂之意境。
▲ 《窗富士》對話的俳句詩詞。(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為捕捉俳句中的意境,Makoto特地選用了壓花玻璃結合木框的元素,創造出猶如濾鏡般的效果,呈現霧雨朦朧中若隱若現的富士山。他也笑著分享,有個藏家,一直很想把窗戶(玻璃)打開,一窺藍天下清晰的富士山全貌!
▲ 《窗富士》用具有濾鏡感的壓花玻璃結合木窗,猶如朦朧的富士山就在窗戶,這是 Makoto花了大半時間尋找到的壓花玻璃。(圖片拍攝:葉雅如)
富士山大約成形於6萬年前,中間經過數次噴發,在5、6千年前左右才有了現今大眾對於富士山的熟悉樣貌。一般常見的「裡富士」是從山梨縣眺望,為了展現出更貼近5千年前、最純粹的富士山,Makoto則用東海道方向拍攝的「表富士」來創作《富嶽》。白色山頂、凸出的寶永山口,她其實是與現實相反的鏡像作品,「我在看富士山時,其實是在與自己對話,它是一個鏡像,是實也是我內心區域的一部分」,Makoto說道。
▲ 《富嶽》透過中性灰的背景建立客觀視角、Makoto內心的富士山。(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富嶽》是本次展覽的代表作,Makoto 也將這幅作品視為他本次展覽的最愛。他分享:「這個作品超過10億像素,每個cut是1億,因為很難全景拍進去,所以必須要用移軸的方式拍攝拼接起來,才有辦法顯現出她的宏偉性與崇高性。」
同時,《富嶽》是富士系列作品裡最貼近創作者心境的圖像,Makoto 提及,在拍攝地景盡可能以客觀性的方式呈現,沒有過多的影像語言和敘事張力,即便攝影師取景的方式已經是另一種「選擇性的主觀」,但在表現上仍追求中立的客觀性,這也是以中性灰作為背景色的原因之一。
富士山承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而在《能富士》系列中,Makoto結合到山神。富士山歸屬於山腳的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供奉著掌管富士山的木花開耶姬(コノハナサクヤヒメノミコト),她同時也是櫻花女神。為呈現潔白無瑕、優雅的神祕感,Makoto對底紙的選擇更加仔細,在聚光燈下,白底也能隱約地看見淡淡的光,線條勾勒出如夢似幻的女神身影。
▲ 聚光燈下的《能富士》,隱約可見櫻花女神的身影。(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能富士》系列以黑白色調呈現,融合了日本美學「幽玄(ゆうげん)」以及傳統「能劇(能 のう)」。Makoto解釋道,它們會象徵一種侘寂、幽玄還有物哀的精神,就是會有一個對生命哲學的讚歎,我從幽玄這樣的美感觀點去探討到能劇,能劇的虛實交錯在舞台上起承轉合,黑與白互換,為富士山增添了一層神秘且不可測的氛圍。
▲ 黑與白之間的交錯,《能富士》襯托出神秘跟不可測。(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前者以入詩入畫為創作方向,《夢富士》則從生活面取材。Makoto提到,在日本正月若夢見富士山,象徵整年平安無事。富士(ふじ,fuji)與日文的無事(ぶじ,buji)有個諧音,成為祝福寓意的巧妙聯結。創作採取懷舊的網點印刷,重現早期報刊的質感,再加上象徵性的幾何符號,在真實與非真實感間轉換。
▲ 結合幾何圖形和magic time色調的《夢富士》,想法由日本的初夢及其寓意而來。(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Makoto分享,太陽下山之後會有一段時間叫magic time,就是色溫時間,短短的3分鐘會有不同的顏色變化,我會用黃色跟紅色,就那時候我認定色溫狀態會有紫藍紅黃這幾個,紅色又像日本國旗的概念,結合代表幸運與吉祥的紅富士,這就是《夢富士》的一個概念。不僅展現出富士山更親近生活的一面,也寄託著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平安期盼。
▲ 紅富士象徵幸運和吉祥,《夢富士》結合現實生活,簡單呈現在真實與非現實間轉換。(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甘富士》系列將富士山融入日常生活,其靈感來自助理們喜歡的金平糖。將各種顏色都堆上,Makoto 站在牆前,帶著喜悅的語氣介紹道:「有聖誕組合的紅富士加綠色,還有紅豆飯或者是他們喜歡吃的赤飯的紅色,那這個紅是有點像日本皇室的紅,然後還有像銀杏的,像東京都抹茶的,還有櫻花色。」繽紛的色彩搭配,如同金平糖般小巧可愛,為富士山增添了一種親切與甜美的氛圍。
▲ 色彩繽紛、小巧可愛的《甘富士》系列。(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 猶如東京都抹茶配色的《甘富士》系列。(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不盡富士畫冊)
▲ Makoto 與東京排骨飯的社長劉俊茂 (圖片拍攝:葉雅如)
在展間介紹每幅作品時,站在一旁認真聆聽東京排骨飯的社長劉俊茂,也是攝影愛好者,他看到Makoto的作品,直呼很感動,在日本居住長達五十年,經常和Makoto在日本拍攝時交流,劉俊茂說,「Makoto拍下的富士山影像讓日本人都會感動。」劉俊茂回憶,其實在還沒有看到 Makoto 作品時,經常問他:「那麼常來日本到底都在拍什麼?也沒看你拍什麼?就看你在那邊一直拍。」Makoto幽默地回應:「反正我拍的和你想的不一樣!」
「富士山真的就是你想看也看不太到。」Makoto說,頻繁往返日本的 Makoto為了捕捉富士山,幾乎是用時間等待捕捉。他回憶有一次,從大月車站坐特急列車前往河口湖,就在大月富士看到了美麗的富士山,結果靠近目的地時,山頭卻被雲遮住了。跟他同行的助理勸退「不然不要去了啦,去了也拍不到。」沒想到, Makoto 的堅持之下,就在返程途中,富士山的全貌又出現了,「於是回頭衝過去的時候,山又不見了」,就這樣來來回回,山景一下不見,一下又出現,等到真正要拍攝這系列作品時,從東海道新幹線靜岡出發,傍晚五、六點開始灰暗的天色,從金剛隧道口出來的時候, Makoto 激動的說,「就是大概就這麼大,富士山就在旁邊的窗戶,這種山的雄偉以及壯麗,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眼淚就在我面前流下來,看過一次純淨無瑕的山頭,就知道為什麼有人會瘋狂愛上她了。」對於富士山的喜愛,寄情於於富士山的情感,如今系列作品 Makoto以不同面向的富士山呈現在大眾面前,新穎也溫暖。
Makoto的作品如今與來自法國、專營攝影藝術的藝廊 — YellowKorner 合作,以《不盡.富士》為題發表了系列作品,展覽期間到2月8日。「富士山精神就是這麼多,我要從找一個角度切入富士山精神。」藝術家在創作過程與作品對話的同時,更是一種心境、一場與自我對話的過程。那麼你心中的富士山是什麼樣子呢?
—
《不盡.富士》|Makoto Lin 林育良 個展
展覽時間|2024.12.11 Wed ~ 2025.02.08 Sat
展覽地點|YELLOWKORNER(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