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Pic
logoPic
精選推薦
影音節目
焦點議題
訂閱電子報

沒時間運動?4 個在家就能做的 HIIT 間歇訓練菜單!醫提醒:注意這點才不會受傷

shareBtn喜歡
shareBtn分享
shareBtn收藏
articlePagePic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是一種搭配短時間劇烈運動與低強度間歇運動的訓練模式,運動時間較短,又可以快速達到很好的燃脂效果,對於沒有太多時間運動的上班族來說 CP 值很高。自己在家進行 HIIT 訓練,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高強度間歇訓練,英文全名是:High Intense Interval TrainingHIIT)。在短時間做出需要爆發力的動作,並在中間穿插長時間的低強度活動來讓心跳恢復。依字面上來解釋,所謂「高強度」是指訓練強度達到最大心率 85%-100%;「間歇訓練」是指訓練與休息之間做交替。

 

預估最大心跳率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式:「220 減去年齡」。假設以一位 40 歲的健康成人為例,就是 220-40180 次/每分鐘。

 

透過穿戴式裝置監測心跳是最快速且準確的方式,若沒有裝置,也可以用手測量手腕:

 

  • 在手腕內側,拇指側測量脈搏。
  • 用前兩根手指(食指與中指)的指尖輕輕按壓動脈。
  • 數你的脈搏 30 秒,然後乘以 來計算每分鐘的心跳次數。

 

HIIT 高強度訓練的 大優點

 

最常見的間歇訓練,例如:先利用 30 秒衝刺跑步,接著 1 分鐘以快走或慢跑當成休息,再衝刺 30 秒,再慢跑 分鐘,一直到沒力為止。相較於連續性的運動,HIIT 透過一快一慢的搭配,短時間同時兼顧肌力與心肺的訓練,其好處包括:

 

1. 降低血糖

丹麥研究顯示,罹患第 型糖尿病的患者,經過 12 週 HIIT 訓練後,血糖獲得改善。間歇性訓練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能有效控制血糖,並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態。

 

2. 快速燃脂

HIIT 每分鐘能消耗 13 大卡的熱量,非常適合想快速燃脂的人。但還是得搭配均衡飲食,提供足夠的卡路里讓我們的身體獲得燃料來支持基本功能之用。

 

3. 後燃效應

HIIT不僅在運動過程中燃燒大量卡路里,還快速提高人的休息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指如果你什麼都不做,一天休息 24 小時就會燃燒的卡路里)。訓練完後,身體會繼續燃燒熱量,我們俗稱「後燃效應」。

 

4. 保持心臟健康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針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研究指出,他們參與了 HIIT 後,最大攝氧量值(VO Max )值增加了 17.9%。由此可見,HIIT 可改善心臟健康,並預防心血管疾病。

 

5. 緩解肌肉僵硬

波蘭的一項研究,讓帕金森氏症患者持續 8 週 HIIT 訓練後,患者的肌肉活動明顯改善。對於一般人來說,也可緩解許多人在早上起床或是長時間久坐、久站後出現的僵硬感。

 

6. 短時間且有效率

比起一般有氧運動要持續 30 分鐘以上才開始燃燒脂肪,HIIT 在 10-30 分鐘內就可達到效果,適合生活忙碌卻又想運動減脂的朋友們。因 HIIT 屬於高強度訓練,建議在 30 分鐘內完成。

 

個最容易上手的 HIIT 訓練菜單

 

1. 踩室內腳踏車

  • 以輕鬆的速度踩腳踏車至少 分鐘
  • 以高強度訓練踩腳踏車,用力衝刺 60 
  • 以低強度踩腳踏車,放鬆 75 
  • 持續做至少 個循環

 

2. 跑步

  • 分鐘的衝刺搭配 分鐘的快走,持續 至 
  • 等能負荷後再逐漸增加組數,總時長 30 分鐘

 

3. 爬樓梯

  • 一步跨兩階樓梯
  • 一步跨兩階樓梯並加快速度
  • 一步一階,正常慢慢走
  • 上述 種速度交替,每到不同樓層就變速,總時長 30 分鐘
  • 下樓梯較易傷膝蓋,建議爬上樓後,搭電梯下樓

 

4. 波比跳

  • 動作順序為:深蹲(雙手於身體前側撐地)棒式伏地挺身前跳蹲站立開合跳
  • 做 20 秒後休息 10 秒,為 個循環
  • 個循環後休息 分鐘,再做 個循環

 

醫師提醒:這些族群不適合 HIIT

 

雖然 HIIT 是非常有效率的運動,但因為短時間讓心跳達到最快,屬於高強度訓練,應有基礎體能再做才是最安全的作法。心臟病、慢性病患者必須先尋求專業醫師建議,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家醫科醫師陳崇賢便曾在臉書表示,若不是專業運動員,建議先從中等強度的耐力運動開始,等到有氧適能達到一定水準,基本的心肺耐力夠好,再去練間歇,比較不會受傷。

 

同時,健身教練通常也會建議每週不要做超過 次的 HIIT 訓練,給身體足夠的休息恢復時間,平時也應該要做其他類型的運動及全身鍛鍊,像是拉筋,以預防運動傷害,並且不要忘記在休息及運動前後補充水分。

 

 

(資料來源:HealthlineCare OnlineTIFFxDAN) 

 
authorPic
WellMedia 編輯群作者
追蹤人數 4
我們以友善環境和科技生活為基點,製作及傳遞優質的數位內容,期盼匯聚各世代的力量,從台灣擴散至全球,成為永續價值的倡議者。
authorPicPc
追蹤人數 4
留言0
你可能也想看
免花錢的健康密碼 公園器材變身免費教練滑雪免出國、夏天也不怕!滑雪、跑步、潛水 全室內挑戰極限最方便!日行一萬步更健康?研究:20分內走8000步最佳
訂閱電子報
cookieImg
我們使用 Cookie
為了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
這些 cookie 用於記錄您的設置偏好、分析使用情況和個性化內容。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了解更多有關 cookie 的信息。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