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間歇訓練,英文全名是:High Intense Interval Training(HIIT)。在短時間做出需要爆發力的動作,並在中間穿插長時間的低強度活動來讓心跳恢復。依字面上來解釋,所謂「高強度」是指訓練強度達到最大心率 85%-100%;「間歇訓練」是指訓練與休息之間做交替。
預估最大心跳率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式:「220 減去年齡」。假設以一位 40 歲的健康成人為例,就是 220-40=180 次/每分鐘。
透過穿戴式裝置監測心跳是最快速且準確的方式,若沒有裝置,也可以用手測量手腕:
最常見的間歇訓練,例如:先利用 30 秒衝刺跑步,接著 1 分鐘以快走或慢跑當成休息,再衝刺 30 秒,再慢跑 1 分鐘,一直到沒力為止。相較於連續性的運動,HIIT 透過一快一慢的搭配,短時間同時兼顧肌力與心肺的訓練,其好處包括:
丹麥研究顯示,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患者,經過 12 週 HIIT 訓練後,血糖獲得改善。間歇性訓練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能有效控制血糖,並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態。
HIIT 每分鐘能消耗 13 大卡的熱量,非常適合想快速燃脂的人。但還是得搭配均衡飲食,提供足夠的卡路里讓我們的身體獲得燃料來支持基本功能之用。
HIIT不僅在運動過程中燃燒大量卡路里,還快速提高人的休息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指如果你什麼都不做,一天休息 24 小時就會燃燒的卡路里)。訓練完後,身體會繼續燃燒熱量,我們俗稱「後燃效應」。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針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研究指出,他們參與了 HIIT 後,最大攝氧量值(VO₂ Max )值增加了 17.9%。由此可見,HIIT 可改善心臟健康,並預防心血管疾病。
波蘭的一項研究,讓帕金森氏症患者持續 8 週 HIIT 訓練後,患者的肌肉活動明顯改善。對於一般人來說,也可緩解許多人在早上起床或是長時間久坐、久站後出現的僵硬感。
比起一般有氧運動要持續 30 分鐘以上才開始燃燒脂肪,HIIT 在 10-30 分鐘內就可達到效果,適合生活忙碌卻又想運動減脂的朋友們。因 HIIT 屬於高強度訓練,建議在 30 分鐘內完成。
雖然 HIIT 是非常有效率的運動,但因為短時間讓心跳達到最快,屬於高強度訓練,應有基礎體能再做才是最安全的作法。心臟病、慢性病患者必須先尋求專業醫師建議,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家醫科醫師陳崇賢便曾在臉書表示,若不是專業運動員,建議先從中等強度的耐力運動開始,等到有氧適能達到一定水準,基本的心肺耐力夠好,再去練間歇,比較不會受傷。
同時,健身教練通常也會建議每週不要做超過 3 次的 HIIT 訓練,給身體足夠的休息恢復時間,平時也應該要做其他類型的運動及全身鍛鍊,像是拉筋,以預防運動傷害,並且不要忘記在休息及運動前後補充水分。
(資料來源:Healthline、Care Online、TIFFx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