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柴山,又稱壽山,是一處距離左營高鐵站僅十幾分鐘車程的登山步道,交通非常方便,享受美景不需要奔波勞碌。來到柴山,除了能夠親近自然美景與彌猴生態,還能體驗特殊的人文風情——奉茶。
柴山上共有 3 處奉茶站,分別為北柴山的「雅座」、「盤榕」,跟南柴山的「七蔓」,提供的茶水不只白開水,還有麥茶、決明子茶、養生青草茶等。遊客來此登山不必自己帶水,口渴了,只要帶著杯子走到這些休息區,就有義工熱心招呼用茶。
柴山上並沒有水源,每天供應的水都是由人力一桶一桶揹上山。你在登山過程中,也許曾看到一些不辭辛勞揹著大水桶上山的山友,他們就是替大家揹水上山的奉茶志工。
▲ 柴山奉茶志工每天都在奉茶站現場為山友燒水煮茶。(攝影:潘皓)
柴山的奉茶文化到現在已經延續了超過 30 年,由一群數百人的志工組成,他們自發性的出錢出力,讓山友們在經過一連串的登山考驗後,能好好坐下來享受一杯溫潤的茶。
記者跟山上的志工伯伯聊天後發現,奉茶志工隊不是只有我們在山路上會看到的揹水工作而已。一杯茶的背後,是許多有志之士的分工合作,才能將這杯溫暖傳遞到山友手中。
▲ 柴山奉茶站的景色優美,山友喝茶聊天之餘還能眺望海天一線的美景。(攝影:潘皓)
負責揹水的志工從山下的揹水總站出發,攜帶自己的水桶或是使用總站提供的公桶,先到附近的加水站加水,將水桶注滿水後,肩負著水桶、瓦斯瓶,一步一步前往山上的 3 處奉茶站。水的重量從 5 到 30 公斤不等,取決於志工的經驗,以及當日的體能狀態。
這些供茶站點全年無休,每日上午、下午都有志工燒水煮茶。據志工隊在臉書社團中透露,其實負責煮茶的志工是最辛苦的。這些茶都是由中藥材熬煮而成,包括洋蔘、糙米、大麥、決明子、紅薏仁等,其中盤榕奉茶站還提供洛神花茶、薑茶以及 19 種中藥材熬煮而成的青草茶,用料誠意十足,煮茶材料都是志工事先炒製後帶上山。
除了煮茶,志工隊也有負責財務管理的成員,每站每月的支出大約在 3、4 萬元左右,這些費用都是志工們自掏腰包。他們堅持奉茶的純粹初衷,不接受外界捐獻,以免金錢干擾這份無私的奉獻。
此外,還有許多細節工作需要處理,包括奉茶站的環境清潔、水桶清洗、修復柴山路上的木棧道,甚至撿拾遊客扔下的垃圾、清理奉茶站附近的猴大便等。
由於志願揹水上山的山友還不在少數,因此奉茶站的茶水一直供應穩定,即使是假日也不虞匱乏。這些志工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確保每位前來柴山的遊客都能享受到獨特的奉茶體驗。他們的無私付出是柴山的一大亮點,也是在地的珍貴資產。
▲ 柴山奉茶隊的志工伯伯介紹奉茶的茶,除了茶葉以外,還有一些中藥材。(攝影:潘皓)
在志工隊的臉書社團中,從越南來台 30 年的徐玉蘭分享,她在 6 年前遇人生低潮,決定揹水「虐待身體」,「反正累死也沒差」。沒想到柴山的自然環境與揹水流得滿身汗療癒了她的身心。她說:「來柴山揹水心情很好,好玩又不用花錢,又能讓身體變健康。」
▲ 柴山奉茶隊的揹水總部提供公用水桶,想體驗揹水的遊客不妨一試。(攝影:潘皓)
這群志工無私的奉獻,讓許多人被他們的熱情感動,一起投入揹水奉茶的行列。如果你來柴山走走之餘也想嘗試揹水,可以前往山腳下的雅座揹水總部,取公用水桶裝水,依照自己的體力負重,親身體驗奉茶志工的辛勞。